刘合元保家卫国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黄河口晚刊 2020-12-17 09:21 大字

记者 鲍玉霞 报道

刘合元,1928年农历十一月廿三日出生于利津县明集乡明家集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一位1945年4月参军的老八路,亲身经历了抗日烽火,参加过解放鲁中南战役、淮海、渡江等大的战役,后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水陆坦克驾驶员,1949年8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把青年时代献给了国家,参加抗战保家卫国,是我一辈子最骄傲的事。”忆往昔峥嵘岁月,92岁的抗战老兵刘合元壮怀依旧。

倾听刘合元的陈述,仿佛翻开一部厚重的史册,聆听到震天炮火的声响。那段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艰苦岁月,于我们而言是一个个感佩的故事,于刘合元这样的抗战老兵而言却是伴随一生的经历。75载时光流逝,依然震撼人心。

时光流转,17岁的刘合元风华正茂、满腔热血。当时利津城虽然在1944年就解放了,但还有小鬼子的残余和汉奸作乱扫荡、烧杀掠抢。“当时年轻啊,啥也不怕,我就看不惯小鬼子祸害百姓,在明集村,有一次小鬼子看到一位乡亲牵着一头大黑猪,小鬼子就上前拦住说‘你给八路送慰劳品,是八路的干活,枪毙!’一枪打死了一个无辜百姓。”说起当时的情景,刘合元语气中满是愤恨。

看到日本侵略者祸害百姓,他萌生了一个朴素的心愿:参军打鬼子,过上好日子。因年龄小,父母不让他参军,他就在1945年4月的一个夜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背着家人偷偷跑出去,摸黑步行了30多里路到部队参军,被安排去了县政府整卫队,并立志“不杀光小鬼子不回家”。

参军不久,刘合元就参加了清缴残留在利津县城日军的战斗。“为了彻底肃清这几个鬼子,我们整卫队挎上步枪,全体出动,包围了他们在县城住的房子,经过激烈交火,彻底消灭了利津县境内的小鬼子。从此,老百姓出门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老人的思维有些迟钝,一些往事已经记不清,但是一提到抗战,提到打鬼子、打胜仗,老人立刻面露神采,像个孩子似的喜笑颜开。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刘合元跟随部队清缴过土匪,参加过解放鲁中南战役、淮海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无数次和死亡擦肩而过。问他苦不苦,怕不怕。他却说:我自从扛起枪杆子那天起,就没打算能活着回来,活下来是一种幸福,也可以说我是从枪林弹雨里爬出来的幸运儿。正是凭着这份乐观与坚韧,刘合元在战场上敢拼、敢冲、敢打,在日常训练中也认真学习政治、文化和军事知识,逐渐成长为新中国一名合格的军人。

因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刘合元在新中国成立后被调到水陆坦克教导队,学习水陆两用坦克、陆地坦克、装甲车和汽车的驾驶。成为坦克驾驶员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技术学好、把坦克开好,不辜负这份荣誉。“因为我们有了军事技术就不怕帝国主义的侵略,就能打胜仗,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全的日子。”在学习的6个月里,刘合元废寝忘食,晚上做梦都是修坦克、开坦克,坦克的轰鸣声在别人听来是受不了的噪音,但在刘合元听来却是最悦耳的音乐。就这样,一个零基础的大头兵,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代水陆坦克手。“我们的水陆坦克就停在海边的一个场子上,有时候涨潮时就把坦克给泡了,我们靠海驻扎非常有利,经常开着坦克下海演练。”回忆起那段岁月,刘合元满是自豪。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刘合元在退伍后,成了一名支持农业生产的拖拉机手,并在相关岗位上工作直至退休。

如今,刘合元已经是儿女绕膝,子孙满堂。虽然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但依然保持着一颗赤忱的心。因为他和无数战友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理想,已经一步步变为现实。生活在为之奋斗的理想中,应该是最幸福的事情吧。

新闻推荐

利津县凤凰城街道: 始于群众需求 终于群众满意

一村一品东潘苹果(资料图)。社会治理宣传条幅进社区。竹马灯表演。石榴采摘(资料图)。智联农创产业...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