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营商沃土 赋能高质量发展 东营市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东营日报 2020-11-07 05:44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利波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当前,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因子,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进入新时代,东营市确立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定位,推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成为重要一环。

近年来,东营市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全局发展的战略位置进行谋划部署,从企业、群众的需求出发,以“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为目标,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极大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政务服务更便民:深化流程再造,破解痛点难点堵点,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4月初,东营市胜利第四十六中学教学楼铝合金窗户更换及地面铺装工程负责人李泮林使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报,1个工作日后,他收到了一份立项电子证明。这份由市行政审批局核发的电子证明,是东营市首张“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电子证明,也是全省核发的首份立项批复电子证明。该证明的核发,标志着东营市项目立项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限时办结、网上校验、系统共享”的全程电子化审批。

“线上申领项目立项电子证明,不用一趟趟往大厅跑,省时又省力,为我们加快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迅速开工建设,李泮林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而这也得益于东营市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实施的政务服务流程再造。

“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瞄准这一目标,去年以来,东营市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刀刃向内的勇气,系统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

推进“市县同权”改革,服务更高效。市级270项行政许可事项,除涉及保密等事项外,覆盖所有县区、开发区,做到了“应放尽放”。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施“非工作时间政务服务”、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45项高频民生事项服务可在非工作时间办理,982项事项可自助办理、查询、打印证照。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成166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类便民服务事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精简审批流程,办事更便捷。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府免单”服务,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内办结,与济南等省会经济圈城市实现企业开办7市“全域通办”。推行“政银合作”模式,15家银行32个银行网点可开展代办服务,就近可办。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六简审批”,实现施工许可审批全程电子化;审批时间控制在90个工作日内,分别比国家和省缩短30个、10个工作日。借鉴创新“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全市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列入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样本城市。

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链办理”,效能再提升。市县乡三级基本实现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成效显著。公布“一件事·一链办理”事项119项,在20个行业试点“证照联办”、“一证准营”,平均压减许可环节、申报材料和审批时限70%以上。市级自建系统全部对接政务服务平台,依申请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5%,政务服务网对所有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开通政务服务e平台“东营掌上通”,接入全省统一移动政务服务总入口,实现3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理”,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随着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创新举措落地,东营市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群众办事更加省心省时。目前,东营市正按照“放权、精简、集成、共享”总要求,全力推进流程再造改革攻坚,最大限度削减层级、减少环节、精简手续,加快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亲企便民政务服务体系。

服务企业更高效:“有求必应、无需不扰”,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当好“店小二”,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今年6月底,东营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带着准备好的材料来到市行政审批局,不到半天时间,就完成了项目立项手续的办理。

过去,类似这样的市级核准项目,企业需要自己把材料提交到市局,再从网上申报,最后由市局进行审批,经常需要来回跑多次。今年,东营市通过实行“企业投资一件事”全流程办理,建立了“一个代办项目、一套服务手册、一个最优流程、一个推进团队”的工作模式,主动问需服务,无偿全程代办。项目方只需要跑一趟就能把手续办利索。

“项目法定核准期限是7个工作日,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完成了立项,这中间利津县行政审批局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帮助。”中铁东津利津大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孝军感慨道。(上接第一版)

原来,在项目确定后,利津县行政审批局主动跑上去,与建设单位建立沟通对接,详细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派专人全程协助企业审批手续申报,让企业享受到了项目审批新政带来的实惠。

如今,从企业注册、变更、注销到项目立项、施工、竣工……东营市逐步建立起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全方位支持、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更多企业、项目落户东营创造了良好环境。

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东营市坚持“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的原则,组织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施帮办(代办)服务建立“一对一”政务服务员和行政审批事项帮办代办制度,实施常态化跟踪服务,对企业诉求第一时间响应;推行“店小二+专业式”服务机制,对企业办理特定领域相关审批手续提供全程代办、无偿代办,做到“企业别跑我来跑、我为企业代跑”。

面对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政府解决企业难题直通车制度,搭建“1+2+3”服务组织体系,实行政企直通、问题直报、领导督办,“零距离”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成立“送政策上门精准对接”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工作专班,开展“百名局长服务百家企业”活动,“一对一”上门送政策、送服务。组织开展多样化的银企对接活动,推进实施“银行行长进百企”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东营市先后制定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51条、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15条、稳就业22条、促进外贸稳定增长13条、支持外贸企业发展1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组织243支企业复工服务队、746名驻企联络员、17支稳外贸稳外资企业服务队,“一企一策”对接服务,点对点纾困解难。推行金融辅导员制度,组建81支辅导队,为1049家企业上门“量身定制”融资服务,第一时间、最大限度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在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东营市还全方位支持企业家拓视野、提素质、上水平,在全社会营造尊崇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浓厚氛围,为企业家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措施保障更有力:创新制度供给,加大政策集成,为优化营商环境释放红利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改善硬环境,更要在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更好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

《东营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东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全流程监管办法》《中共东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关于严格依法办事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意见》《东营市政务服务“一件事·一链办理”实施方案》《东营市政务服务并联审批办法(试行)》……近年来,一个个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密集出台,为东营市推进流程再造,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政策依据。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聚焦项目建设,东营市实行重大决策研究论证制度,对重大事项决策实行“由上而下”的顶格协调,改变了过去自下而上层层传递的模式。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建立重大项目滚动督查、并联审批和“要素跟着项目走”等机制,实行每月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和会商制度,落实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包靠和“3+ N”重大项目会商机制,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聚焦人才发展,东营市制定出台《东营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激励政策》《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引才用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筹备组建东营人才发展集团,为人才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要素创新创业服务。打造“1+3”线上人才服务体系,实现重点人才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不断深化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积极拓展人才创新创业融资新渠道,持续推进招才引智,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新高地”。

平台是发展的有效载体。聚焦平台建设,东营市制定了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实施创新企业提质扩量行动,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息库。出台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规范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出台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此外,东营市还聚焦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出台措施办法,强化政策法律宣传,推进政务服务法治化,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服务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东营市将按照全国领先、对标国际化的一流标准,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更加活跃,让市场活力充分迸发,为东营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新闻推荐

大型现代吕剧《情满金河滩》汇报演出举行

本报讯?11月3日,大型现代吕剧《情满金河滩》汇报演出在东营市雪莲大剧院举行。据悉,大型现代吕剧《情满金河滩》由山东...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