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窝镇“公路+”引领群众奔小康
□记 者 王晓芳
通讯员 杨秀成 李学善 报道
本报利津讯 “俺村是贫困村,原先胡同里的路,到了下雨天,道路泥泞,出不来进不去,现在可好了,柏油路都修到俺村每家每户啦!”日前,在利津县盐窝镇后丰村,该村村主任王国芝指着铺好的路美滋滋地说。
扶贫先修路,修的是路,连的是民心。该镇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做好农村道路“村村通”工作。对修建达到一级标准的商砼和沥青材质的道路,每平方米奖补27元。对修建以砖和再生料为材质的二级道路标准的,每平方米奖补19元。目前,全镇总投资约3388万元,新修道路166.7千米,108个村已实现“村村通”。下一步,该镇将加快推进剩余村庄施工进度,确保10月底125个行政村全部解决“出行难”问题。
“才短短几年,原先涝洼不平的黄河滩如今变成了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园区柏油路四通八达,既可以驱车到黄河边领略黄河风光,又可在综合体内进行素质拓展、亲子乐园、水上餐厅、观光采摘等活动。”10月17日,在利津县盐窝镇七龙和田园综合体,几家组团来采摘的游客董利民说。
建好公路,打造产业品牌。该镇投资8.7亿元,坚持抓重点、强支点、树典型、带全局的工作思路,促进公路建设与休闲观光、垂钓、农耕体验、节庆采摘等深度融合,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创意农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持续实施配套项目,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目前,该综合体建成高标准稻田5000亩、1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2座、日光温室大棚24座、高架大棚12座、蘑菇种植大棚21座,年吸引游客15万人次,年产值2300余万元。
依托村交通基础设施,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该镇投资100余万元积极打造有651年历史的“老街长巷”建设,做好传承“老杨琴、样板戏、老门店、慈母坊”等传统民间技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
近年来,该镇通过大力实施“公路+扶贫”“公路+产业”“公路+旅游”等多赢发展模式,以“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贯穿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力促农村公路成为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路。
新闻推荐
回乡养虾的汉子3个月赚了6万 利津县陈家屋子村推广“上农下渔”,把盐碱滩变聚宝盆
村民在村里的扶贫产业大棚干活,在家门口有事做,有钱赚。薄纯峰在家里新清理的水塘前谈明年的计划。中秋节的...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