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家学语文 《俗世奇人全本》阅读推荐
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 张洪乐
《俗世奇人全本》是冯骥才先生创作的描写民间奇人异事的短篇小说集,完整收录了冯骥才的54篇文章。小说风格统一、每个故事充满传奇、生活气息浓厚、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书写了自清末民国初期天津卫的地域风貌和风土人情,乡间生活的百态,同时展现了我国民间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智慧。
《俗世奇人全本》被奉为短篇小说的经典,原因之一就是它写作层面的特点,情节大抵是一波三折,既在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比如《苏七块》,苏金散要求交七块银元才肯给病人治病,所以被人背地里起了个外号叫“苏七块”。眼看着三轮车夫张四摔坏了胳膊,疼得要命,苏七块就是爱答不理,等一起打牌的牙医华大夫偷偷给张四七块银元,收了钱的苏七块才麻利地把张四的胳膊治好了。看到这里,读者会感到苏七块好像是一个冷酷无情、只认钱的财迷,没想到大家都走了,苏七块拉住华大夫,竟然把七块银元还给了他。故事在这里迅速转向,读者才悟出来:原来苏七块看重的不是钱,他看重的是自己立下的规矩——— 规矩是不能破的。你说苏七块奇不奇?小说用这种巧妙的创意,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让我们读起来兴味盎然,读完回味无穷。
书中作者对人物的动作描写非常传神,并且特别符合人物的特点。冯骥才先生善于抓住细节,将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让读小说的人,仿佛置身于小说的场景之中,小说中的人物动作浮现在面前。比如《泥人张》一篇中,海张五对泥人张出言不逊,“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这一段动作的描写细致入微,伸、扣、端、瞅等一连串的紧张、有序的动作,不仅写出了泥人张手艺高明,也体现出他沉着、干练的性格特点。这样的例子在书中随处可见。
中小学生要跟着名家学语文,不是跟着名师学语文。教师、家长要引领孩子接触一个个名家,阅读名家的名篇佳作。孩子们跟着众多名家学,如果一生喜欢上一两位名家的作品,并且不间断地去学习、研究,孩子的文学修养就会逐步提升。
我们曾做过一个阅读实验,教师和学生把《俗世奇人全本》的每一篇读读抄抄,一个月后,读着读着、抄着抄着,冯骥才的文字就化成了孩子们的文字,当最后孩子们跟着冯骥才学写作时,他们笔下就自然流淌出冯骥才这样的凝练、朴素又不失幽默活泼的文字。同学们,俗世奇人就在你身边。请欣赏一位同学写的《快刀刘》片段———
在我们身边,有一位俗世奇人,就是在市场上做刀削面的刘师傅,大家都叫他“快刀刘”。他右手拿刀,左手拿一大团面,只听得“嗖嗖嗖”的声音,那一大团面在“快刀刘”手里,变成了一片片像花瓣一样的面片儿。说来也巧,所有的面片像听了他的指挥似的,纷纷跑进锅里。这些面片似乎在跳水:有的来一个三百六十度转身,旋转一周落入水中;有的一个猛子扎进水底,再浮上来;还有的拉着别人双双跌入水中。转眼间,那面片们都在水中舞蹈。不到十分钟,刚才还在调皮的面片儿,现在都变得软软的了,变成了劲道的面条儿。“快刀刘”再切些牛肉,放些青菜,撒上葱花、香菜,再点上辣椒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刀削面就做好了。
当孩子们读完《俗世奇人全本》,喜爱上读冯骥才的作品,他的书架上就会多几本冯骥才先生的其他作品。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心中播下阅读名家作品的种子。种子播下去,它就慢慢会生长……
作者简介:张洪乐,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教师。东营市教学能手,东营市优课一等奖获得者。
新闻推荐
十几年前,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毛坨村,太偏远,进出交通不方便,远离水源年年旱,土地宽阔光盐碱,人种天收无...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