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项目没技术怎么办?借助合作社的优势 这俩村“飞地”上建棚种蘑菇
建设中的食用菌大棚。7月16日中午,贾学滨坐在茶洗前神色悠闲,可两个月前,他还一脸愁容。
利津县北宋镇南贾村有218户、770口人,1280亩耕地,是典型的黄河滩区村。过去,村民主要是以种植小麦、玉米和棉花为主。前几年,村里建起了集“生态旅游、特色种植、采摘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园区,种上了芦笋、蜜桃、苹果等,但大部分村民的收入提升空间有限,村集体收入依然微薄,无力为村民干更多的实事。
上企业、搞养殖?村子地处黄河滩区,按规定这些项目都不被允许,而且大伙都不懂技术。怎么办?这时,地处滩区之外的利津县绿康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走进了村支书贾学滨的视野。绿康合作社发展食用菌30多年,具有成熟的技术、顺畅的销售渠道,效益一直很好。而且,他也打听到,绿康一直想扩大生产规模,但受限于融资难,正一筹莫展。而此时,省乡村振兴服务队恰好给南贾村带来了50万元的帮扶资金。
在服务队的撮合下,南贾村和邻村佟家村走到了一起。佟家和南贾情况差不多,发展产业无地、无技术,但他们又都前后脚获得了上级50万元的帮扶资金。两村决定共同找绿康合作社谈合作。
今年5月,南贾、佟家与绿康合作社签订合同:两个村共同出资100万元,在绿康合作社内建设9个食用菌大棚。合同签了5年,规定大棚所有权归南贾村和佟家村,绿康合作社有使用权。5年间,第一年绿康合作社向两个村各支付租赁费5万元,其余4年,每年支付4万元。5年合同到期后,绿康合作社可以继续租用大棚,也可以一次性购买。合同还规定,如果绿康合作社既不租用、也不想购买大棚,两个村仍具有大棚土地的使用权,持续到绿康合作社的流转土地到期。
与绿康合作社合作,还解决了两个村养殖户的转型发展问题。据贾学滨介绍,现在南贾村和佟家村原来有20多户肉鸭养殖户,他们的养鸭大棚均在禁养区内,鸭子和养鸭设施处理后,下一步他们干什么?在这次合作中,两村向绿康合作社提出,绿康合作社要为有种植食用菌意愿的农户提供从菌种、菌料到种植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
“听说这个消息后,村民都很高兴,已经有八九个养鸭户和我打听种蘑菇的事。”佟家村党支书佟振飞说道。
就这样,北宋镇出现了两个没有蘑菇大棚的“蘑菇种植村”。
新闻推荐
水文观测,是采集水体有关数据的一项工作,它是以江、河、湖、海的各种水文要素为主进行的观测。进行长期不间断的水...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