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街道 退役军人返乡创办鸵鸟养殖场惠乡邻

东营日报 2020-07-09 10:12 大字

7月2日,利津县利津街道退役军人丰新强创办的永丰鸵鸟养殖场里引来数人参观取经。“前不久,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联系我,希望我参加东营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说是在大赛中产生的优秀项目将获得各种政策扶持。我便在第一时间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材料去参赛,最终,我的创业项目在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手里握着荣誉证书的丰新强难掩心中的喜悦之情。

2001年,丰新强在部队退伍,返乡以后开过铲车、卖过肴肉,但是,当过军犬训导员的他却始终怀有一个养殖梦。直到2014年,他在前往江苏、河北考察时发现,鸵鸟的肉、蛋、羽毛都颇具价值,市场供不应求,前景甚好。于是,他便由此走上了一条鸵鸟养殖之路。据丰新强介绍,养殖场已初具规模,总占地20余亩,现有4岁龄非洲兰颈种鸟100只,9—10月龄成鸟150只,幼鸟200只,主要从事种鸵鸟养殖、孵化育雏、商品鸵鸟养殖。

“目前,养殖场主要靠销售鸵鸟蛋、鸵鸟肉创收,一只成年鸵鸟一年大约能产60余颗蛋,一颗普通蛋大约在130元左右,受精蛋则能达到200余元。鸵鸟肉的话,每公斤在50元左右。”丰新强说,鸵鸟蛋不仅营养价值丰富,通过彩绘、雕刻等艺术手法,还可以将鸵鸟蛋制作成工艺品,每件能卖170元,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众所周知,鸵鸟产于非洲,对孵化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在当地孵化的难度很高。为了突破养殖技术的瓶颈,丰新强带领养殖场的孵化师傅们参加专业技术培训,自主学习探索,不断对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试,现已熟练掌握了一套集消毒、控温、控湿于一体的专业孵化技术。丰新强告诉记者:“我们还将为村民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发展鸵鸟‘寄养’模式,与周边5个村庄的2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对接,以交定金、签合同的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合作,按照每户养殖6只来算,每户每年可增收近万元。”

据了解,该养殖场的鸵鸟还充当着“环保卫士”的角色,将秸秆“变废为宝”。“鸵鸟属于食草性动物,主要口粮就是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每只成年鸵鸟一天就能消耗4公斤秸秆,我们养殖场的鸵鸟年消耗秸秆可达300多吨,大大减少了周边村庄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丰新强说,“每逢庄稼的收获时节,我们就会到周边的村子里免费为村民收割秸秆,打成捆带回养殖场后,再经过精加工制作成饲料,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扩大养殖规模,把养殖场打造成花园式的观光景点,在养殖场周围种些花草,设置游客拍照区,发展鸵鸟骑行、游园观赏项目,再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创办网站、开设网店等形式,形成大面积覆盖的营销网络体系,为国内市场提供低价优质的鸵鸟肉制品。”丰新强说。

近年来,利津街道始终把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作为街道的一项重点工作,高标准打造退役军人服务站70个,为辖区内退役军人提供创业帮扶、就业指导等服务,逐步形成了军政军民融洽的新格局。(记者 许云飞 通讯员 任绍琛 安燕)

新闻推荐

陈庄镇 家庭医生服务上门 健康扶贫暖人心

本报讯“大娘,我又来看您了,最近身体怎么样啊?”利津县陈庄中心卫生院的曹炳江医生来到了辛西村靳希荣大娘的家中。“来了好...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