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有饲料合作社有钱赚农户也增收 陈庄镇,小秸秆串起循环经济产业链

农村大众报 2020-03-20 14:55 大字

3月12日,在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新发村已收割的连片稻田中,农机手操作秸秆插草机将打捆的秸秆装车外运。“过去秸秆没人要,现在秸秆成了宝,牛羊养殖场不愁饲料,合作社有利可赚,农户增加了收入,秸秆变废为宝,一举多得。”陈庄镇宝利家庭农场主左名宝高兴地说。

稻田里的繁忙景象得益于陈庄镇政府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理解。开春以后,陈庄镇化“堵”为“疏”为秸秆找出路,出台了一系列秸秆综合利用政策,采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的综合利用举措,除了帮助水稻种植户联系秸秆收割打捆机械,还联系了有机肥厂、新发牧业等企业进行秸秆回收,从源头解决秸秆焚烧问题,串起了循环经济产业链,让农民群众由“不敢烧”向“不愿烧”转变,尝到了变废为宝的甜头。

陈庄镇新发农牧“利津农业大观园”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项目之新发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就是秸秆循环再利用的典型。“我们通过‘稻草秸秆加工成青贮饲料喂羊,羊粪发酵成有机肥种植水稻’的模式,不但找到了一条循环农业的好路子,还帮助周边村民增加了收入。”园区负责人左名杰说道。

“一开始我们只养羊,饲料都需要购买,成本很高。种植水稻作为饲料后,不仅成本低了,每只羊出肉量能多出两三斤,品质还好,北京、天津、上海,乃至新疆的客户都慕名来厂区拉羊,根本不愁卖。”左名杰露出了爽朗的笑容。

为了使有机肥能达到效益最大,园区还建成了一个专门的饲料厂。饲料厂占地15.26亩,投资960余万元,将稻秧、玉米秸秆经青贮、氨化处理加工成为全价料,不仅无污染,还大大降低了成本,该饲料厂投产后直接效益又提升了10%以上。

“不仅如此,我们的园区今年新建了高端有机肥厂,原来有机肥只能卖到60元/吨,现在生产的高端有机肥可以卖到800元/吨,经济效益又可以大增了。”左名杰介绍说。

现如今,新发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建成高标准肉羊养殖大棚,肉羊年出栏量每年十余万只,年产值上亿元,辐射带动周边肖庙、爱国等15个村,解决200多人的就业问题,实现户均增收20万元。循环生态农业为该镇农民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成为该镇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据陈庄宝利家庭农场的左名宝介绍,陈庄滩区种植水稻4万余亩,水稻秸秆除作为饲料外,还销售给周边热电厂做燃料,每亩收购价5块钱,水稻秸秆循环再利用,实现了环保和效益“双赢”。

“农作物秸秆被收集利用,一方面能为村民带来额外的收入,另一方面还能减少过去因就地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助力人居环境的改善。”陈庄镇农业办主任张玉峰说。

如今,陈庄镇通过大力推广秸秆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肥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技术,已形成秸秆回收、加工、再利用,一系列低成本、高效益的“绿色循环经济链条”,使得昔日让人劳心费力的秸秆变成了今日增加农民收入的“香饽饽”,实现了综合利用与环境质量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黄鑫段宗斌)

新闻推荐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种养立体结合 利津洪武家庭农场实现“自给自足”

3月12日,记者来到利津县洪武家庭农场,看到农场内农田、鸡舍、池塘整齐划一,鸡舍里工人们正在给小鸡苗消毒。“目前农场共...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