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情怀是为民

东营日报 2020-01-13 16:33 大字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工作大于天。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民生热点和难点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句句真诚朴实的话语,一个个为民谋利的建议、提案,无不体现着代表委员们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

过去一年,从教育到医疗到交通,各级党委政府把老百姓的关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以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初心,有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

“理顺学校管理机制,新建、改扩建城乡中小学30所、幼儿园21所。东营职业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19年,东营市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使东营市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都得到了持续提高和改善。

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东营市推进教育发展的美好蓝图。新的一年,东营市将优先发展教育,优化城镇教育设施布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优化城镇教育设施布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县区学校感受最深刻。2019年,利津县第一中学和利津县第二中学整合组成了利津县高级中学,这代表着东营市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均衡。林敏委员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来自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团的魏瑞霞代表则表示,知识竞争、人才竞争根基在于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等一系列措施都显示出东营市发展教育行业的决心。作为一名老教师,将努力推动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为全市教师创建沟通、交流教学技巧的平台,促进全市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以全民健康实现全面小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市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一直是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一个难点。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的培育,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迫切需要。对此,崔茂安代表建议,要建立动态培养机制,重点加强基层医生、全科医生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建设,让更多医生愿意往基层下沉,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

陈志刚委员则更加关注医保资金体制改革这一方面。他说:“要进一步改进医保资金统筹支付方式,加大医保支付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医保资金的杠杆作用,助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更上新台阶。”

民生连着民心。医疗作为民生领域的改革重点和难点,需要拿出啃“硬骨头”的精神全力解决。新的一年,东营市将加快创建全省首批健康城市,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和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建设,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打造全方位立体交通新格局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胜利机场航线达到17条,通航城市增至15个;开通至济青高铁青州北站、临淄北站4条高铁快线;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三期工程投产,原油输送大动脉进一步向北延展;建设改造“四好农村路”277公里;济青-高青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过去一年,东营市交通战线捷报频传,每一个交通建设项目上的突破和进展都让每位东营人为之振奋。

东营港是东营市打造石化枢纽港及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的核心载体,加强港口建设,发挥港口龙头带动作用对东营市工业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有的委员建议,完善港区功能,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江海直达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整体提升港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和运输能力。

“早日通上高铁”一直是东营市市民的热切期盼,也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许多代表对此充满信心:“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社会活跃的纽带,是市民出行的通道。新的社会形势,新的群众需求,都呼唤更先进、更高效、更便捷的交通方式。虽然东营市高铁起步不早,但奋起直追还不晚。2020年,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东营—潍坊(烟台)段、济南—滨州—东营高铁全线开工,代表着东营市迎来了“空港铁路”全方位立体化发展的时代,东营的再次腾飞将指日可待。”

一枝一叶总关情。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初心;方式在变,不变的是为民情怀。新的一年,只要我们继续在为民路上奋力前行,不断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就一定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记者 李志芳)

新闻推荐

东营港疏港铁路项目进入全面运营准备期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9年底要达到试运行条件”要求,在东营疏港铁路建设指挥部的统筹协调、强力推动下,全体东营港疏...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