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景区化 农旅一体化 利津县依托沿黄优势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农村大众报 2019-12-12 12:16 大字

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个总目标,利津县科学谋划,发挥沿黄资源禀赋,聚焦“全域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方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攻坚行动,12月3日,记者来到这里,看看利津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大项目+资源”

带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元泰民宿村项目是投资63.7亿元的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的版块之一。在利津街道元泰民宿村项目现场,张家夹河村党支部书记高树军介绍道:“这项目是政府引来投资方,投资8000万元对我们村进行整体改造,建设新中式别墅安置房和民宿房100栋,并规划建设民俗广场、利津老街等旅游设施,将我们村打造成高端民俗村,到时候家家都能住上小洋房。”

流经利津的74公里黄河生态资源成为这里发展全域旅游的最大助力。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总占地面积1.9万亩,依托“东津古渡”文化品牌,规划建设元泰印象高端民宿村、东津渡温泉旅游度假小镇等七个区块,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医养结合、温泉度假等特色产业。利津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与休闲观光、垂钓、农耕体验、节庆采摘等深度融合,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创意农业,引进了养生天下中草药种植基地、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等一批农旅融合大项目,以大项目撬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品牌+基地”

推进产业片区化培育

“去年,村集体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100亩土地,在市财政局的帮扶下,投资建设了5个高温大棚,以每个棚2.5万元的价格承包给村民,现在一个棚一年就是10万元收入。我们正准备再建5个高标准大棚,眼下已经完成土地手续,正在进行招投标。”利津县陈庄镇新立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波说。

新立村位于陈庄临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范围内,示范片区估算总投资8.32亿元,重点建设陈庄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51个。按照“品牌+基地”策略,规划在6万亩滩区土地上打造沿黄特色农业产业带、水稻种植观光区、瓜果采摘区、农业种植区,辐射带动全县沿黄乡村振兴产业带建设。利津县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为契机,高标准编制规划,重点围绕实现“五个振兴”,明确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人才载体、文化品牌和组织创新等路径任务,并聚力推介“金河滩”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促进了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合作社+企业”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

走进利津县盐窝镇七龙河田园综合体,刚刚投入使用的智能高档育苗温室大棚内已经种植了部分红栗南瓜、黄小西瓜等作物,七一村党支部书记郭立保说:“大棚总投资1千万元,占地1万平方米,通过智能控温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四季不间断种植,预计年累计创收能到达210万元。”

2016年,七一村成立七龙河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企业+合作社”运营模式。七一村流转了3个村的5000余亩土地,建设农业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大区块,致力于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村民可以按照‘土地+现金’相结合的入股方式,公司以每亩500元的费用流转村民土地,并按照每亩折抵100元股金的方式让农民进行土地入股,年底收益按比例分红。”郭立保介绍说。

不断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生产模式,积极探索“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规模化运营模式是利津县农业现代化提升的模式之一。目前,利津拥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4家,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32家,备案家庭农场342家。“全域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乡村振兴路径效果初显。

农村大众报记者唐峰

通讯员顾辉任万帅

新闻推荐

流动少年宫送爱心走进利津县

记者李红佳报道12月5日,山东省青少年宫联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东营市青少年宫共同带领26名指...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