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华益集团瞄准产业高端,盐碱荒地上崛起石化城 “做价值链顶端整合者”

大众日报 2019-11-14 09:51 大字

□ 本报记者 贾瑞君 李 明

本报通讯员 刘文强 胡毅然

1993年秋天,利津县委、县政府一纸调令把当时担任利津化肥厂厂长的徐云亭调到了县里,让他负责筹建利津石油化工厂。当时,摆在徐云亭面前的是城北一片空旷的野地。26年过去了,昔日的利津石油化工厂已成为一个有着10余家子公司、总资产460多亿元的利华益集团。一路走来,利华益在“要啥啥没有”的盐碱荒地上建立起了一片石化城。

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利华益如何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云亭说:“仅拉长产业链还不够,要做就做价值链顶端的整合者,做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的创造者。”

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利华益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并重,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石油化工研究所、山东凤凰制药药物研究所、利华益省级技术中心、三阳纺织省级技术中心、山东省中药固体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两站两所三中心”研发载体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实力。当下,利华益集团已位列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民营企业百强榜第3位。

不断革新是利华益的“基因”。早在二十多年前,当时的利津石油化工厂就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3年建成规模、5年实现自我完善、7年建成大型企业集团。当时的利津县还是一个年财政收入仅4000多万元的小县、穷县,这样的目标对很多人来说,连想也不敢想。1997年,30万吨/年催裂化工程改造完工,利津石油化工厂成为全国地方炼厂拥有催化裂化装置最大的企业;1998年,利津石油化工厂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跻身全国石化系统百强行列,“三步走”目标基本实现。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在极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利华益没有减产裁员退求自保,而是逆势而上,与英国戴维工艺技术有限公司、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美国GE公司签署了丁辛醇项目的技术引进合同,斥资24亿元建成了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丁辛醇装置,并且创造了国内同行业“四项之最”:建设速度最快、建设质量最优、一次开车最成功、经济效益最好。巅峰时期,该项目一天的利税就能达到500多万元,创下了国内石化行业的一个奇迹。

利华益瞄准产业高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打造国内领先产业基地。如今,利华益在石化产业上,形成了“油头化身高化尾”的发展路径和“炼化精细化学新材料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构建起国内领先的炼化、精细化学、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集群,制药产业上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项目,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纺织产业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紧密纺生产基地。今明两年,利华益集团将投资160亿元,引进美国KBR、贝吉尔、沙特沙比克等全球领先绿色化工工艺技术,建设“六大项目”,实现向产业链高端的快速跃升。

新闻推荐

培训搭平台 发展有奔头

乡村要振兴,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培育、聚拢需要平台。利津县北宋镇道庵村投资1500余万元,建设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搭建起常态化培...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