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口冬枣卖到加拿大

大众日报 2019-11-14 09:32 大字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季凯强 报道

本报利津讯 近日,利津县盐窝镇南苏村30亩的冬枣园内,三辆集装箱货车整齐地排列在路边,十多个工人在紧张地忙碌着,包装、贴签、装车等工作分工明确,十分热闹。“今天装车的3万斤冬枣全部发往加拿大,明天还有一车1万斤的冬枣要发往泰国。目前园内的10多万斤冬枣已经全部预订出去了,每斤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将近9块钱,预计今年的收入能够达到100万元。”南苏村党支部书记韩志刚告诉记者。

“又见冬枣红彤彤,今年不与去年同,漂洋过海来看你,满树甜枣满树情。”这是几天前,韩志刚写给加拿大客商的几句顺口溜。他告诉记者,自家的冬枣在国外深受欢迎,订单逐年增加,今年发往国外的订单就达到了30万斤。

韩志刚听到别人说出口的冬枣价格是本地销售价格的近三倍,便主动上网查阅资料,与出口公司进行联系。“我当时跟临沂的一个公司联系,去那一看,人家对出口产品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指标要求有180多项,自己产品能够达标的寥寥无几。”韩志刚说。

为了拓宽销路,韩志刚下定决心提升品质,让自己种出的冬枣实现出口。他通过政府帮助,邀请了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开展技术指导,对园内土质、气候、环境进行分析,不断进行种植品种的改良试验,逐渐由最初的初代品种发展到现在的二代品种,解决了果实的色泽、口感上的问题。同时,改进了冬枣大棚的种植技术,更换了覆膜材质,改造提升大棚结构,成功地将冬枣成熟期提前了一个半月左右。

不仅如此,为了符合药残量和重金属含量两个最重要的出口指标,打破冬枣“药丸子”的坏名声,韩志刚在农药喷洒和防虫防害上狠下了一番功夫。对主要危害果树生长的绿盲蝽等害虫专门进行分析,根据害虫习性和生长周期,将农药由原来的“漫洒”改进为“点滴”,而且由于大棚的隔绝,虫害较少,施药频率由每年10次降低到3次,极大地降低了冬枣内的药残含量。同时,在施肥用料上加入了活性益生菌和硒元素,让产出的冬枣更富营养。2018年该冬枣获得中国农民丰收节金奖,并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验,成功拿到了山东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证书进行出口,远销泰国、加拿大等国家。

今年3月份,韩志刚当选南苏村的党支部书记。如何帮助村民致富,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他围绕冬枣做起了“文章”。韩志刚流转了全村200多亩土地发展冬枣园,不仅每亩土地的流转费用在正常价格的基础上提升200元,而且将枣园内的技工岗位优先用来招募本村村民,实现了村民土地流转费用和打工费用的双收入。“村民在我这里工作不仅获得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枣树管理运营的技术,我打算等土地流转期限一到,就将土地上的果树、大棚都送给村民,那时候村民们既有了技术又有了产业,怎么都能发家致富了。”韩志刚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利津县总工会 着力打造“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服务品牌

利津县总工会一直积极践行社会公益事业,着力打造“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服务品牌。利津县总工会积极开展“尊法守法·...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