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教书育人又能下乡支农 青农大科技特派员受国家表彰
本报11月6日讯(记者李珍梅通讯员周维维)教师身兼科技特派员,既能进课堂上教书,又能下乡服务三农。日前,青岛农业大学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高校,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受到通报表扬。
据介绍,青岛农业大学累计派出1100余人次各级特派员,组建派出46支科技特派员团队,逐渐探索出一条科技特派员社会服务“1+5青农模式”。学校面向黄河三角洲800万亩重盐碱地带建立“黄河三角洲研究院”,先后组织12个学院的27支特派员团队、300余名专家教授和研究生进驻当地利津县毛坨村,不仅选育出耐盐耐旱小麦品种“青麦6号”、花生品种“宇花2号”等多个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更成功探索出盐碱地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毛坨模式”,为当地累计节水30多亿方,改造盐碱地23万亩,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学校针对青岛市水库移民村和水利移民较多的特点,选派特派员团队长期深入移民村进行科技帮扶,十年来共扶持移民14.2万人,服务对象覆盖890个村,连带受益73万人。“青岛农业大学一大批教师身兼特派员身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显著‘名片性质’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宋希云说。
农大科技特派员还培养了一批能够扎根乡村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实现“造血式”扶贫。十年来,学校累计举办新型农民培训700多班/次、培训5万余人,培训范围覆盖整个山东,并辐射到全国11个省份。
新闻推荐
11月3日,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利津教育发展共同体“区域教育整体提升”项目对接会在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举行。山大...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