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东营变奏曲

东营日报 2019-11-06 14:20 大字

宁德华

1983年,东营市正式成立,在黄河三角洲上矗立起了“油城”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在这年,我种的棉花创了高产,被评为全县“劳动致富模范”,奖励了一辆崭新的、锃明瓦亮的“大金鹿”自行车,奏响了我的“逛东营变奏曲”。

骑新车子很帅

东营市刚成立的时候,我就是骑着这辆县里奖励的“大金鹿”自行车,带着妻子逛东营的。

那时候,没有从东营城区直达各县的公共汽车,更没有私家车,出门一般就是骑自行车。我家在利津县虎滩乡郭东村,从我家到东营市里,出门先要骑着自行车走10公里的土路到陈庄,才有柏油路。然后经过胜利黄河大桥,从垦利县城一直往南,就到东营市里了。那个时候的东营叫“基地”,就是现在的西城。当时在济南路上,看到五层高的黄河饭店,就觉得很巍峨;看到油田公交站出出进进的公交车,就觉得很先进;看到胜利设计院的大门,就觉得很壮观……

尽管骑自行车带着妻子逛东营来回一百多里路,有点累,可当妻子说我骑着新车子很帅时,我打心眼里高兴。

骑摩托车很拉风

东营市成立10年以后,我是骑着嘉陵摩托车带着老婆孩子逛东营的。

那时的东营(西城),济南路已经挺繁华了,矗立在闹市的百货大楼、供销商场、商业大厦,经营的商品让我们眼花缭乱;高耸如云的胜利电视塔,昂头看得直晕;胜利广场宽阔美丽,让我们心情舒畅!

直到现在也忘不了,当时我骑着摩托车带着老婆孩子很拉风,一路上好多人都停下来看我们……

坐公交车很省心

东营市成立20年以后,我是和老婆、儿子、儿媳坐着131公交车逛东营的。

随着利津黄河公路大桥的竣工通车,利津县的公路网络更加完善,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特别是东营——— 利津131路公交车通车以后,我们就可以从家门口上车,半个小时就到西城,方便极啦!那时,西城已经相当繁华,东城也已初具规模,旅游、购物、休闲,应有尽有。

坐公交车啥也不用操心,只管坐着,到站下车,很省心。

开私家车很自豪

东营市成立30年以后,我是开着雪佛兰轿车载着老婆、儿子、儿媳、孙子一起逛东营的。

这时的东营,西城繁华,东城漂亮;街道宽阔,高楼林立;绿树红花,河湖水清;孙子嚷着要看刚刚开园的动物园,儿子坚持要看雪莲大剧院,儿媳则要游览清风湖、揽翠湖、天鹅湖,一睹东营水城风采……因为我们家有了私家车,自然方便多了。过利津大桥后,直奔南二路,到揽翠湖左转进景区;逛完揽翠湖,开车往北直达动物园;看完动物园驾车往北,到潍河路往东,一直到清风湖;逛完清风湖,接着看雪莲大剧院,然后驾车沿胜利大街往南到南二路,再往东直达天鹅湖……

有了私家车确实方便多了。其实,就是没有私家车,现在出行也很方便了。就说利津县吧,现在开通了公交车,从县城通往各乡镇,有的还能到达偏远村,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一会儿就到县城。每到农闲时节,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就坐上公交车到城里看风景、逛商场,有的老大爷、老大娘,就带上笨鸡蛋、熟花生、玉米棒子等土特产到城里去卖,非常方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东营市建市36周年,回过头来看一看交通工具的发展,那真是“厉害了,我的国”!不用说城里一个家庭有好几辆轿车,就是在农村,有的家庭也有好几辆轿车,还有的家庭既有货车又有轿车……

我们欣喜的看到,车的变迁,车轱辘的变化,正在悄悄地诉说着东营市经济的发展繁荣,社会的文明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闻推荐

抓骨干强龙头 抓招商育集群 利津县紧抓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新型工业之城

利津讯10月14日,在利华益集团环氧丙烷/苯乙烯及轻烃催化裂解联合项目现场,基建工程正在有序地进行,“这个项目总投...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