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铸诗魂 大笔写人生 作家林辛乐心灵自传《岁月有痕》再版

东营日报 2019-11-06 14:49 大字

记者 徐金磊 报道

作者简介:林辛乐,70后警界作家,现任山东省滨海公安局滨北分局巡警大队副大队长。近年来有多部作品发表于互联网、公安内网及各类报刊,曾被评为全国公安文联论坛“十佳散文作家”。2015年10月28日出版《岁月有痕》,曾在东营万叶书园连续三周销量排名第一。

还记得曾在《黄河口晚刊》副刊版连载的小说《岁月有痕》吗?本报副刊版以章节形式进行了连载,并在东营网《黄河口论坛》上同期发表,作者用触动心灵的笔触记录自己的心灵感悟和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与思考,像一缕清风佛过读者心田,引起了强烈反响。11月2日下午,东营作家林辛乐心灵自传《岁月有痕》再版签售会在万叶书园西城万达广场店举办,200余名读者参与了签售活动,当场签售书籍500余本。此外,为感恩母校,林辛乐向东营市胜利一中捐赠了100本《岁月有痕》,鼓励在校的学弟学妹刻苦学习、热爱文学。

四年后与读者再度重逢《黄河口晚刊》曾对该作品进行连载

2015年10月28日,《岁月有痕》首版发行,在万叶书园上架后连登三个月销售排行榜榜首。2011年5月起,此书在《黄河口晚刊》连载,吸引了众多读者。当年副刊版的编辑回忆时说:“有时一期报纸没有刊登,就会有读者打编辑部电话催问。”有读者反映:“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都离我们那么近,这些人可能就是我们的邻居、朋友亦或同事,那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可能你我也都听闻过。在他的笔下,我们能照得见时光中的身影,过着相同而又不同的人生。”面对读者厚爱,林辛乐感慨昨日重现时说:“当时,胜利采油厂的一个读者把每一期报纸都剪下来,装订成一本书作为留念。还有单位旁边的一个商店店主也是通过每期《黄河口晚刊》的连载阅读,让我非常感动。”

《岁月有痕》是作者历时四年完成的一部23万字的心灵自传。记者获悉,出生于利津县的林辛乐,父亲曾在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工作,他是土生土长的“油二代”。他曾在上海读了半年大学后,毅然改读文科,在不到120天令人发指的努力复习后,考取西北大学法律系。为了照顾重病的父亲和患有先天性软骨病的妹妹,他又以全校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毅然放弃在大城市广阔的发展空间,回到胜利油田,子承父业,从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做起,并在27岁那年通过公务员考试,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警察。

像婴儿一样天真,像野草一样朴茂温暖文字追忆心灵成长

从初中到大学,校园报刊中必有林辛乐的名字。初中时在胜利四十一中就读的他创办了该校第一份学生报刊《新星报》,并担任主编;1990年,考入胜利油田第一中学后,他便担任学校点点文学社的社长,并编辑校刊《滴滴》月刊。1991年4月,他当选校学生会主席,又创办了胜利油田第一中学第一份《学生会会刊》;1994年9月,历经理转文科的波折后,凭着这份对文学的执著,林辛乐考入西北大学法律系,刚入学不久就担任系报《法报》的编辑,后来成为主编。他说:“一路走来,感谢我学生时代遇到的良师益友,他们给了最初的文学启蒙。更重要的是,他们给予我很多精神上的力量,使我敢于直面人生的低谷,继续向前冲。”

文学除了能让林辛乐找到与世界沟通的方式,还让他结识了全国各地的文友和读者。当记者翻开此书,为本书作序的作者文友王德辉(笔名:山河判断)这样写道:这是一部23余万字的自传体小说。作者从胜利油田发展历史、利津县历史、祖辈父辈经历及童年时代开始写起,直到27岁考取公务员、踏入警营收官。27年的时光,作者以佛家心肠、史家笔法娓娓道来,如脱手弹丸,如雨露雷电,但并非不落痕迹,而是手起刀落地打动每个读者的心灵。这是一部在新时代背景下洋溢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高贵气质的个人成长史,像婴儿一样天真,像野草一样朴茂,像石碑一样坚实,像摇滚一样震撼……

讲述那些路过心上的人和事生活就是生机勃勃地活着

“创作初期,这部作品就没有什么写作轮廓和计划,是随着自己的心灵记忆和成长经历,写自己感受深刻的事情,记录一些在心灵上留下痕迹的人和事。最主要的是纪念我的父亲、母亲、妹妹和自己只有一次的青春。母亲、妹妹和父亲已经在1998年到2001年间相继去世,是校友、文友、朋友以及爱人小芳陪伴自己一路走来,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和再版。”林辛乐说道。

那么,在快餐文化如此盛行的今天,《岁月有痕》这部长篇自传小说为何会如此打动读者、消耗了无数纸巾?很多喜欢《岁月有痕》的文友这样评价———“世人常常纠结于自己的不幸,而往往忽略生命中最应当沉淀于心,感恩于怀的,每一个幸福的瞬间。”“《岁月有痕》这部文学作品,是一部有思想的写作,是用泪和爱的写作,是一面照亮灵魂深处的镜子。”“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如此娴熟地驾驭自己的过去,并将往事丝丝入扣一一重现。”

面对如此褒奖,林辛乐显得有些淡然,正如他的微信签名所言: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说:“人生就像《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总要经历很多磨难,才能体会生命的真谛。生活,就是生机勃勃地活着,努力活好当下,每天活在希望之中,人生才能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新闻推荐

朱俊平:社区里默默耕耘15个春秋

□本报记者李明本报通讯员张琪祥潘志远10月26日,利津县利津街道津城社区党委副书记朱俊平带着慰问品来到老...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