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奇马”的沉思
□ 张兆印
我们一直想改变世界
到了最后才知道
其实
是世界在改变着我们
———摘自网络影评里的一段话
2019年8月10日9时。农历七月初十。
横扫半个太平洋的台风“利奇马”如期杀到。
一时间,整个东营大地,狂风肆虐,暴雨倾盆。海上出现4米的巨浪,台风掀起3.33米的海潮从海上向东营扑来。
这次台风“利奇马”持续时间长、风力猛、降雨多、危害大,是东营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
台风期间,东营市各级主要领导,无一例外地集中在两个地方,或是在防汛指挥部召集气象专家和防汛专家研判面临的形势,准备下一步的应对之策;或是亲临重灾区组织群众转移,深入重点部位指挥抢险救灾。
报纸、电视新闻里连篇报道都是台风,都是各级干部群众在风雨交加里奋力抗灾的情景。即使“利奇马”走了,人们仍然在谈论着这场台风。
人们不仅会问,东营这是怎么了,什么时候开通了台风的路径?
历史上,东营地区有曾经遭遇台风袭击突降暴雨的记录。一次是1970年7月24日的利津县,降水超过209.7毫米。再以后是1998年8月7日的垦利县,降水超过154.7毫米。还有一次是在河口区,发生在2012年8月3日,降水达到183.4毫米。
2018年8月19日,“温比亚”台风路过东营,当时日均降水258毫米,超过了历史极值。据有心之人考证,“温比亚”带来的雨水,一说是百年以来最高,一说是五百年以来最高。不料想,这个记录迅速被今年的“利奇马”超过。
2019年8月10日,“利奇马”台风到达东营。8月10日9时至13日8时,全市平均降水342.4毫米,东营区史口降水达463毫米。
从1970年算起,第一次台风距离第二次台风到来是28年,第二次台风到第三次台风间隔了14年,第三次台风到第四次间隔6年。第四次台风到第五次台风间隔仅仅1年。
种种迹象表明,过去只有在课本上、在新闻里听到见到的台风,现在已经悄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沉思之一:台风来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大自然的不可抗力?
这次“利奇马”台风登陆地在我国东南沿海,所到之处狂风暴雨,灾情不一。许多大城市如上海等,也是险象环生。东营地区受灾,其实再正常不过。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背陆面海,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凉少雨,冬冷缺雪。虽处东部沿海地区,历史上遭遇台风等极端天气较少,总起来看属于干旱少雨地区。东营每年从6月份开始进入雨季,7、8、9三个月进入主汛期。一年的降水平均540多毫米,基本集中于这个时期。全市河道正常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防洪、3~5年一遇排涝。正常的防汛准备,能够满足正常年份的防汛要求。
但在这种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出现以后,城市多处发生内涝,是正常的。在上海这种现代化的大都市面前,“利奇马”台风依然是难以抗御的。像东营市这样的三线城市遭遇这样的台风,没有被摧毁,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特别是绝大部分地区在台风期间能够基本满足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应该说这本身就是个奇迹!
我们尝试着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进行预测、预报、预警,希望在它们到来之前做好应对准备,目的只是减少损失,而不是想着怎么打败它们、战胜它们。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其实是很渺小的、无奈的,很多时候是不可抗的。小行星与地球不期而遇,地球气温升高,南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些自然现象,人类只能感受只能面对只能承受。因此,我们大可不必谈风色变。
沉思之二:台风走了,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台风离开了,我们应该深思。
治水思路如何调整?
“十年九旱”的鲁北地区,竟然成为连年暴雨倾盆的洪涝灾区。先是持续大旱,后是骤然大涝,旱涝急转。东营从典型的北方气候,开始变得既北方又南方、既不北方又不南方,不伦不类起来。青烟威潍地区刚刚经历台风涝灾,马上又出现人畜用水困难的问题。9月初,省里安排东营开始往胶东调引黄河水。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新的形势。过去的工作重点,大都集中在抗旱方面,从心里没有把防大汛、抗大洪摆上应有的位置。从上到下,都是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的在做防汛工作,防汛的主要内容无非就是值班、备勤、会商,就是下通知、发文件、看河道,就是检查、抽查、督查,一级抓一级,拧紧思想重视这根弦。年年的防汛值班基本都是看南方的洪涝灾害情况,准备灾区征调救灾物资,讨论今年灾后捐款的数额……防汛喊了多少年,没有洪水没有大雨,年年便成了空喊。在这样的状况下,来一场实实在在的暴雨,对工作是个检验,对机制是个试验,对队伍是个锻炼,对设施是个考验,从这个意义来说,一次大雨是对防汛抢险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
台风离开了。
我们应该警醒了。
迎战台风已经成为常态。
台风离开以后,各级各部门透过台风的袭扰,检视工作中存在的弱项和短板。尤其是水务部门,有针对性的根据台风期间防洪除涝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有侧重的对重点河道、重点流域、重点部位进行重新规划,安排编报水系灾害治理项目。被转移的群众,陆续回家了。暴风雨摧毁的设施,在日夜修缮加固。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强化和树立广大干部群众的台风意识。今后想问题、做事情,编规划、搞建设,都应该认真地把台风的因素考虑在内,认真的提出应对之策,认真地对待台风的存在。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在东营地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心中,应该给台风留下一个位置。
首当其冲的,是在河道的治理方面。过去我们参照的是徒骇河1964雨情,普遍按20年一遇防洪、3~5年一遇排涝。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划分,工程等别分为三等,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5级。现在因为台风过境,我们遭遇的是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需要科学提高治理标准。当然,把境内所有河道普遍提高到这么高的标准进行治理,地区财力恐怕难以承受。应该充分考虑发展变化了的新形势,将河道干、支流的分洪任务,采取不同的标准,统一规划,认真测算,科学治理。采取拓宽加深河道,抬高堤坝,适当增加强排设施等措施,确保各流域行洪排涝任务完成。
其他各个方面,也应该强化台风意识。目前经济工程合同不可抗力的规定中,有地震,有其他类似的种种自然灾害………但鲜有台风影响的内容。这次神仙沟治理工程在刚刚进行分部验收,正在准备完工验收时突遭“利奇马”台风袭击,工程现场受损严重,查看合同约定,不可抗力因素列了若干,单单没有台风。最后请教省水利专家,明确表示台风侵袭属于不可抗力范畴。再如,受台风影响的各类经济和社会保险,交通及车辆保险,等等。过去没有台风的概念,就很难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在机构改革以前,各级专门有一个地震机构。应该参照地震灾害预警预测的模式,增加台风预报方面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地震其实是难以准确预报的,而台风却可以。空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卫星气象资源共享,能够相对准确预报台风的轨迹。如果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科技和人才力量,让台风无处遁形,把灾害降到最小,变害为利。同时,正确宣传普及台风预防知识,减少人们对于面对台风的恐惧感,让风能造福人类,把雨水蓄积起来,真正了解台风、走近台风,共享拥有台风的日子。
沉思之三:台风再来,我们会是怎样?
台风走了。
台风还会来么?
英国著名天文学家霍伊尔曾经说,宇宙应该像河流一样,虽然里面的水分子不停地流动,但它却一直存在。
台风也是。
它来是必然的,不来是偶然的。
9月5日,《东营日报》刊登了一篇简讯。说得是市、区和油田有关部门,共同坐在一起,商量解决辛兴小区及其附近74公顷范围内社区内涝问题。据了解,市水务部门会同各区与油田单位,已经完成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内涝状况调查。去年“温比亚”台风过后,市政府下决心治理城区的内涝问题,排查出46个问题突出的积水点,加上其他的54个重点部位,集中一年时间,完成改造提升任务。今年入汛期间,这些工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过去积水严重的小区,今年基本问题不大。东营区阳光水韵小区的居民反映,去年“温比亚”台风期间雨量比今年还小些,但是淹的情况比今年严重得多。今年小区路上也一样积水,但是没有淹没路沿石,水位比去年低很多,住户院子里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当然,也有个别小区或是路段积水还是比较严重,但是积水时间明显短于去年。
今年雨后,有关部门组织对中心城区积水内涝部位进行了认真排查。市委、市政府成立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和无内涝城市工作组,已经开始着手统筹考虑城市的水系连通、水环境优化、内涝根治问题。如果今年再持续治理一年,还怕台风干什么?你来就来,让迎战台风,成为一个常态。
有人算了一笔账,一毫米的降水相当于给东营地区引蓄淡水180万立方米。8月10日9时~21时,全市平均降水51.1毫米,降水量9198万立方米。这次台风平均降水量342.4毫米,意味着一次性免费给东营引水61632万立方米。东营市一年引黄指标也只有70000万立方米多点,想申请增加点引黄指标很难!天降甘霖,求人不如求己。在防台治涝的同时,想个什么法子把台风带来的雨水蓄积起来,存到河道和干渠,甚至于引到闲置的水库、枯水的湿地和废弃的沉沙池,或是什么能存蓄的地方,不要再匆匆忙忙的全部排到海里去,那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啊。这个想法有点离奇但是有味道,虽然也有难度。世上无难事,只要还有有心人。咱们市里大大小小的水库坑塘很多,湿地面积很大。应该找专家计算好,台风期间雨量的大小,排多少、留多少,什么时候提闸、什么时候落闸。得考虑跨地区河道上游清库泄洪问题,得建立左右上下协调机制。有些城市水系工程,如金湖银河这样的大工程,进一步明确其作为城市水系提供生态补水的功能,加大调蓄能力。类似这样的水源地,完全可以先提高存水蓄水能力,发挥蓄水池作用。当然,蓄水应该有个科学的机制,初雨水最好排出去。这些多是刷街的脏水。根据雨云气象预报,适时开始蓄水。这是个大事,应该有部门、单位重视,应该有专人研究负责。至少可以进行一下尝试。东营市湿地多,低洼地多,能够拦蓄雨水的河道、输水干渠多,能够积水的大中型水库、闲置的沉沙池多。如广北水库、广南水库,为什么不去蓄上雨水,以补城市生态用水之急?解决这个问题不复杂,只是把准备蓄水的设施加固堤坝,增加引蓄设备。投资不多,效益明显。
其实,适应环境变化最快的还是老百姓。去年“温比亚”台风期间,全市被淹车辆13000多台,今年“利奇马”台风期间雨更大更急,11日大雨当天路上被淹的仅有3000多台,整个台风期间全市累计申请施救车辆4172台。这说明群众对台风的厉害程度,认识已经比较到位,积累了台风期间规避风险的经验。如果抗击台风意识能够深入到社区的物业管理就更好了。提前检查高层有无坠物隐患,小区民房是否漏雨,小区排水设施是不是达标运行,用水、用电、用气有没有应急预案,等等。
台风来了,又走了。
明年还来吗?不知道。可能来,也可能不来。
去年来了,今年来了,明年还未知。
不论它来不来,我们总要继续我们的日子,做好准备就完了。
东营,你准备好了吗?
新闻推荐
初心如月、爱在家国,连日来利津县卫生健康系统通过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干部、老红军,开展结对帮扶、健康义诊,关心关爱老人、关...
利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利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