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引领前行

东营日报 2019-09-20 15:08 大字

本报记者 吴文召

编者按 9月11日,山东省优秀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济南召开。东营市李永泰、张凯、王希国获“山东省优秀退役军人”称号,东营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获“山东省退役军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朱贞高获“山东省退役军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表扬先进,教育引导全市广大退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投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本报即日刊发专版,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全面深入报道。

退役军人的笑脸就是最好的成绩单

——— 记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朱贞高

踏实肯干、勤勉尽责,是认识他的人给他的一致评价;朴素热情、真诚积极是服务对象对他的最初印象。工作十年来,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时时处处以党员的身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就是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朱贞高。

优抚、安置、军休等多个退役军人服务岗位的历练,让朱贞高养成了善思、善学、求真、求实,进取、创新的工作品质。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竭诚为退役军人服务,热心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解难题、办好事,他常说,退役军人的笑脸就是自己最好的成绩单。市级先进个人、市级嘉奖、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见证了他的青春,他的付出,他的努力。

平凡,坚守,担当,奉献……无数个关键词构成了朱贞高十年来的工作坐标系。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兢兢业业,换位思考,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审视工作。面对情况复杂的信访工作,他不言苦累,把信访对象当亲人,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讲解。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他提出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加法,提出用“定点+上门”的方式把被动采集变为主动服务,实现了采集无盲区。

坚守是基石,创新是动力。在服务退役军人过程中,朱贞高敢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针对军休干部分散安置特点和军休服务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他以“社会化养老”为切入点,深入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调研成果。《军休管理服务与社会工作介入》等3篇论文在期刊发表;《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互助养老研究》等5篇调研成果获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2篇报告被列入“孝润齐鲁,安养山东”山东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产业化视角下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多项意见建议被政府规范性文件采纳,为将优抚对象纳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打下了基础。

在筹备“送岗位、进军营”专场招聘会过程中,朱贞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比如为退役军人提供了智能化的信息化服务H5链接,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所有参展企业的岗位信息,极大方便了退役军人了解情况,选择岗位,受到广大退役军人好评;在招聘会后,向有关部门和参会企业发送了《致广大参展单位的感谢信》,多家单位对感谢信做了宣传介绍。

面对荣誉,面对夸赞,朱贞高说,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这份应该的背后,是他的“初心”和“使命”,是他那颗真诚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心!

全力维护每一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记山东诚正勤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希国

从军人到律师,于山东诚正勤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希国而言,变的只是身份,不变的是忠诚、正义、担当和奉献的情怀。

从部队退伍后,王希国凭借自己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考取了律师职业资格。执业二十年来,他始终秉承诚信公正的执业理念,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当事人挽回和避免了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及时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也接连被评为“山东省老年人公益维权服务示范站”、“2017年度东营市优秀律师事务所”、“东营市律师事务所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等,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担任利津县政府常年法律顾问以来,王希国利用专业特长化解一起又一起的矛盾纠纷,参与了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利津县污水处理项目(BOT模式)的合作运营及该项目的招商、谈判、建设运行等法律服务过程,参与了威乌高速利津连接线建设工程、利津县陈庄水库建设工程、利津县威乌高速连接线绿化工程等。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作为一名律师,王希国积极利用自己的法律特长,为本地武装部官兵、消防官兵、武警战士上门服务,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与本地驻军单位签订了《法律服务协议》,免费为官兵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保障了军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于2009年在利津县交警大队设立了“便民服务室”,为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对现役和退伍军人优先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全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山东省律师行业优秀党员律师”、“山东省维护职工权益优秀律师”、“东营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个人”……退伍不褪色的王希国始终不忘初心使命,用扎实的法律功底、严谨的办案态度、专业的法律素养,全力维护每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断践行普法宣传,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一切为了百姓的幸福

——— 记广饶县大王镇西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泰

他叫李永泰,是广饶县大王镇西李村党支部书记。退伍30多年来,他始终为村里老百姓的幸福奔波着。

自从199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李永泰就始终把村民的需求放在心上,切实履行好“当家人”的职责,带领村民以发展经济为突破口,不断开拓工作思路,着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逐年加大村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村民收入稳定,安居乐业。“村民满意就是我最大的追求!”李永泰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李永泰非常注重村里的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注重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他带头抓好各项活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每名党员的爱岗就业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每年还组织党员到刘集红色教育基地、孟良崮、其他红色教育基地学习,锻造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通过各种渠道集资筹款,利用两年时间先后硬化村里道路,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免费为村里60—80岁的老年人加入意外伤害保险、免费为50—59岁的村民参加社会治安保险、免费为村民缴纳合作医疗保险;为村内主街道安装了新路灯;建成高档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坚持每月举办2次文体活动;建好李耘生纪念馆;创办了首个村级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萤火虫学堂……一项项扎实的行动,是李永泰的拳拳赤子心———为了让老百姓们生活得更好。

在李永泰看来,村里的老百姓过得好了,他才安心。这么多年来,他最喜欢的就是到村民家里看看,听他们聊聊。对村民,他总是尽其所能。村民周泽华有经营餐饮的特长,李永泰知道后,资助他开起了火锅店;村民周世雄意外跌倒,磕折了三根肋骨,李永泰把他送到医院急诊室,并垫付了急诊费;退伍军人李百忠家庭出现困难,李永泰第一时间给予帮助……

现在的西李村,远近闻名,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加。“还能更好,还得努力。”停不下、闲不住的李永泰对村庄发展还有很多新想法,“只要村民满意,我就开心!”

当好社区服务的“勤务兵”

———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锦华社区党支部书记、街道应急办主任张凯

自2005年12月退役后,他先后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胜利街道办事处多个基层岗位工作,无论从事哪项工作,他都始终秉承军人的品格和精神,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部队的作风扎实开展工作,在新的岗位忠诚奉献、续写荣光,他就是锦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凯。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张凯始终以“退伍不褪色”自勉,自觉将红色基因从部队延续到地方,在担任华泰CBD综合党委书记期间,他创新实施“点、线、圆”三维工作法,通过点上精选、线上深化、圆中覆盖的方式,将分散在200多家公司、企业的党员召唤到党旗下,逐步聚集起来,以“共驻共建聚合力、社企联动促和谐”为主线,每季一个重点,每月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了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政策法规宣传、座谈交流、联谊会等活动,实现了社区党建与企业党建同驻共建常态化,彰显了社区党组织在商圈和党员中的凝聚力、组织力。

张凯常说,虽然不在军营当兵了,但依然还是一个“兵”——— 居民群众的“勤务兵”。“利奇马”来袭,张凯连续三天两夜连续作战,哪里情况紧急,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灌沙袋、扛沙包、堵溃口,衣服湿透了,眼睛熬红了,脚被泡白了,嗓子喊哑了,他毅然在风雨中坚守着、战斗着……台风退去,张凯继续走在为民服务的路上,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为居民排忧解难。

张凯始终以“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作为价值追求,不断在新岗位创造新业绩。2019年5月,他担任了有居民2844户、8500多人的锦华社区的党支部书记。面对新的挑战,他这建立推行了“周二说事”制度,每周星期二的上午,或在会议室、或在树荫下、或在小广场,把居民聚在一起“拉呱”、说“身边事”、提建议,以拉家常形式听取社情民意、把准群众心声,有效解决了“人难找、事难办、矛盾难解”问题,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的服务力,架起了油地融合发展、党群干群连心桥。

“退伍,只是战场的转移,真正的士兵,即使脱下军装,依然会保持军人的信念和勇敢。”这句话经常挂在张凯的嘴边,他说,不管在哪里,始终不忘的是军人的作风,始终不改的是为民的情怀。新的岗位,新的挑战,他会一如既往,当好社区服务的“勤务兵”。

新闻推荐

山东大学与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樊丽明李宽端出席并讲话 陈必昌主持

本报讯9月17日下午,山东大学与市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市委书记李宽端出席签约仪式并...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