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窝镇 聚焦短板“靶向引才” 聚力优势“造血育才”

东营日报 2019-09-17 22:30 大字

利津讯 日前,在盐窝镇七龙河田园综合体高温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农技员的指导下打开顶部放风口进行散温。“多亏了政府支持,从寿光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请来了两名技术人员,对我们的农业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种植进行指导,刚一来就改进了100多个大棚内的放风口,不仅提升了大棚的散温效果,还让我们节省了近60万元的建设成本。”东营市七龙河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新湖告诉记者。

近年来,利津县盐窝镇始终将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坚持资源向人才集中,政策向人才倾斜,围绕“引进来”“育得出”“留得下”的人才发展目标定位,成立人才工作专班,积极研究制定政策方案,搭建各类发展平台,探索多种途径“引才育才”,为全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

“摸清家底”,实现人才需求的“靶向对接”。盐窝镇坚持“产才融合”,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和“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着力点,围绕全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园两个平台建设、蔬菜林果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和下一步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制定了涵盖5大产业类别的《盐窝镇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导向目录》。通过与中国肉类协会、中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机构和高校院所签订政产学研合作协议、设立教学科研与学生就业实践基地、新农村发展研究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等方式,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技术指导,带动人才成果落地转化,有力推动了先进技术推广和产业转型升级。

“传道授业”,激活本土育才的“造血功能”。盐窝镇坚持人才工作“引”“育”两条腿走路,在招引外来人才的同时注重培育本土人才。借助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高校院所的专家资源,组织全镇各行业技术能手、产业村党支部书记,定期开办“高层次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分类指导+单独讲解+现场操作”的方式进行专业辅导,为全镇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育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充实产业技术人才发展“智库”。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示范培训、普惠性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班16期,涵盖农业技术、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等多个领域,培养培训新型农民和企业技术人员400余人次,有效充实了全镇各领域实用人才队伍。

“交流共享”,实现人才价值的“深挖精掘”。积极推进“产业链人才”项目实施,建立人才“信息库”,坚持人才信息共享、资源共用,通过好项目、好企业的招引,为各类人才提供好岗位、好资源,让人才真正“留得下、干得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通过项目入股、合资共建的方式,引进好项目好资本的同时拿出更多资源和条件吸引外来技术人才落地扎根。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通过举办产业发展座谈会、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定期开展人才交流,听取各类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完善以知识、业绩、能力为依据的综合评价体系,激发全镇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季凯强 刘金海)

新闻推荐

五大板块、十大特色产品,浦发银行济南分行 一站式服务助力绿色产业

□本报记者于新悦当前,绿色金融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在引导和撬动绿色投资上的作用日益显现。浦发银行在创新...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