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 以教学改革助推学校育人生态重构

东营日报 2019-09-10 17:01 大字

本报记者 陈莎莎 刘健阳 通讯员 劳新成 刘志刚 李振东

9月5日上午,在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的校园里,记者看到今年新入学的580余名小学一年级新生正在教官和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新生军训,这些个子小小的孩子听着口令认真地站军姿、踢正步,昂首迎接属于他们的“开学第一课”。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都会跟初中生一样进行近一周的新生军训,以帮助他们增强纪律观念,养成良好习惯,这已成为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的“特色”。

多年来,很多像这样的改变正在这个校园里悄然发生。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坚持“品学立人”的办学理念和“规范管理、科学引导、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思路,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开发、学生成长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助推了学校育人生态重构。

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多年来,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始终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在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不断探索。

建校初期,学校进行了单元达标教学、分层异步教学、课堂教学“五个转变”等教改实验;2003年推行“教学案一体化”,开始“有效教学”的实验研究;2004年学校学习洋思经验,确立了“以学为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2005年,以东营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分级提高”活动为契机,学校形成了“自主——— 合作——— 学习——— 创新”的课堂教学特色;2008年,学校又把“高效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经过不断探索,学校逐渐形成了基于“自主———引导”的“三段五步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标志着学校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进入了专业引领、理性探索、有序攻关的阶段,形成了以“人本”“学本”“生本”为基石建构课堂形态。

初中级部的化学老师马胜文是一位有着近30年教龄的老教师,2010年,学校刚开始进行“自主——— 引导”的“三段五步式”课堂模式改革时,他觉得有些不适应,与传统的课堂模式相比,这种课堂模式提倡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权”。

“以前整节课一直苦口婆心地讲,不少学生都听不懂,现在讲的时间少了,他们能学会吗?”带着这样的顾虑,马胜文老师在“忐忑”中开始了尝试,按照要求,他把全班分成了一个个学习小组,每节课自己讲完一定知识点后,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同学们分组探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解决不了的,他再进行重点讲解,最大程度地让大家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一段时间下来,他欣喜地发现,班上不少孩子出现了明显变化,与以往相比,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都大大增强,思维更加活跃,全班整体成绩较以前也有了明显提升。

“通过推行‘自主———引导’的‘三段五步式’课堂模式改革,号召孩子们大方、大声、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了,不再像以前只拘泥于课本,也比以前更有主见了。”初中级部政治老师任娜老师这样说。

2010年初,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基于“自主———引导”的“三段五步式”教学模式研究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基于“自主———引导”的高效教学研究与探索》,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探讨、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了基于“自主———引导”的高效活力课堂基本策略。2013年课题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鉴定,顺利结题,教科研成果《“自主———引导”式高效教学研究与实践》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荣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东营市政府首届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与此同时,学校开始尝试基于核心素养“自主———引导”合作教学研究,自此学校课改进入2.0时期,意在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评价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课堂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研训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阅读,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之路。为此,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向教师推荐了阅读书目,对教师读书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每位教师每天挤出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用来读书,每学期至少阅读一至两本教育著作、撰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学校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常规管理,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经验交流会,使教师读书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与此同时,学校还专门开设了阅读课,将学生课外必读书目拿到课上来阅读,每次阅读课前,老师都会集体备课,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生平以及创作背景。“以往由于课内外阅读出现脱节,加上学生们阅读的自觉性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导致课外阅读成效一般。开设专门的阅读课,把课外必读书目拿到课上来读,这样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阅读课成为‘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有效途径。”学校初中级部语文老师郝伟介绍说。

为了把读书和教研结合起来,学校还开展了“共读一本书”活动。学校印制了《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并提出了基本策略,要求每个教师首先进行个体解读、做好圈点批注、梳理好观点,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在这个基础上,组织了学校的读书论坛和读书经验交流会。通过共读活动,学校建设了书香校园,构建了学习型教师团队。

在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每个新学期之初,都会开展“全员赛课”活动,推进三层面的教师磨课制度,即备课组内的研究课、教研组内的观摩课、全校范围内的示范课,对老师们来说,这就像一场“收心考试”,大家在认真备课、讲课、听课、评课中不断找回教学状态,并促进个人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劳新成介绍,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青蓝工程”,让青年教师与教学能手结成对子,签订责任状,每学期量化考核。刘金浩老师是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初中数学老师,2014年,他与数学组内新来的孟凡玉老师结成“师徒对子”。为帮助孟凡玉老师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平日里,刘金浩老师经常带着她一起备课,指导她进行学生课堂活动设计,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无私地传授给她。在他的指导下,孟凡玉老师在进入学校工作的第二年便取得了全县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019年被评为县级优秀骨干教师,成长为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在学校里,像这样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师徒对子”还有很多。

经过多年摸索,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在培训课程和培训形式上越发成熟,如今,以学校为基地,以课程改革为平台,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全员培训体系基本形成。在教师队伍培养上,除“青蓝工程”、“梯级培养”等既有方式外,学校组织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同盟”。“青盟”由学校教科室牵头组织,以80后青年教师为主体,全力推行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共”策略:“共读”———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共写”———站在思考的肩膀上攀升;“共听”———站在专家的肩膀上提高;“共研”———站在问题的肩膀上发展;“共享”———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借此平台,青年教师群体的专业能力和学术品质得到了快速有效提升。

“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成就名校,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学校一直很注重师生共同成长,以教师成长带动学生成长,让每一朵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绽放。”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校长杨子让介绍说。截至目前,学校共培养出齐鲁名师,东营名师,省、市教学能手以上教师50余名。

推进课程建设 助推学生多元发展

翻开校本教材《读书与成长之一———书之韵》,记者看到里面包括名人与读书、名家风采、玉壶冰心、魅力语文、趣味语文等多个模块,在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像这样的校本教材有很多种,涵盖了各个学科。

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以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为突破口,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融为一体,形成了开放性、动态性、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落实国家课程,学校设立艺体办公室,具体负责全校音体美教学工作;拿出专项资金,购置艺体教学器材,建设舞蹈房、书法室、美术室。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校设立课程教研中心,具体指导地方课程教学;出台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编印了《我爱利津》《楹联常识》《让优秀更优秀》等学校课程,开阔了学生视野。引入校外课程,学校开设“家长讲坛”,聘请有专业素养的家长举办相应领域的讲座,补充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这些课程,有组织、有发动、有安排、有评价,喜闻乐见,寓教于乐,是课内学习向课外实践的有效延伸,既开发了学生艺术禀赋,又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既培养了人文精神,又培植了科学素养。

据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教务处主任赵庆珍介绍,学校还开发了“五大行动”实践课程:以“读书活动”为载体的“读书成长行动”课程、以“走进自然”为载体的“感悟自然行动”课程、以“校园科技馆”和“科技创新大赛”为载体的“生活科技行动”课程、以“服务社区活动”为载体的“走向社会行动”课程和以“人生设计活动”为载体的“生涯规划行动”课程。“这些课程组成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为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赵庆珍说。

今年学校“五月鲜花艺术节”期间,小学四年级级部举办了“恰同学少年——— 用我的成长故事表达爱”专场活动,同学们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同大家分享成长过程中的感动和感悟。“在大家分享的一个个故事中,我学到了我们要用心去回应父母的养育、亲人的关心和老师的教导。”参加了这场专场活动的刘依然同学说。

“学校在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每年像这种文体活动我们也会举办很多场,不仅有全校性的活动,各个级部、各个班级还都会举办自己的活动,为的是让更多孩子能参与到其中来,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孩子搭建起属于他们的成长舞台,让他们快乐成长,实现多元化发展。”杨子让校长介绍说。

时间镌刻崭新的年轮,岁月记录前行的足印。自1996年建校以来,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在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路奋发向上,一路高歌猛进,经过二十余载的岁月更迭和创新发展,结出了一项项教育硕果,见证着利津教育的发展历程。

梦想与现实转承,努力与拼搏接续。未来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将继续以昂扬的姿态、坚实的努力书写学校发展新篇章,让学校成为滋养更多学子成长、成才的摇篮和沃土!

新闻推荐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入脑入心

“以前村里文化活动少,自从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建设以来,村民们文化生活丰富多了。”明集乡田家村党支部书记张爱田介绍说...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