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稳当奋楫风劲正扬帆 利津街道瞄准“五个定位”矢志笃行
□潘志远
利津街道位于利津县境南部,辖63个行政村,7个城市社区、149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0.2万人,版图面积107平方公里。今年以来,利津街道坚持党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148”工作体系,瞄准生态、健康、平安、智慧、文旅五个目标定位,积极开展“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努力提升城市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效推进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建设,为实现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新利津奋楫向前。
生态街道
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有的村民为了生活便利,私自圈地搭设小菜园,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有的甚至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街道曾经专门整治过类似问题,但也只是管得了一时,没有根除这些顽疾。”利津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副组长单宝锋跟笔者说道,“如今街道花大力气重拳整治,严格落实干部分包责任制,采取不定期下村走访的方式督导,让村支部书记担任村庄‘清洁指挥长’,时时处处监督村里的各个角落,确保不反弹见长效。”
近年来,利津街道以“绿满凤凰城美丽新利津”国土绿化行动为契机,坚持把生态街道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依托王庄生态林场、城北防护林、东津湿地公园,高标准建设秀美宜居的生态家园。对影响人居环境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形成,长效清洁机制健全完善,村民清洁卫生意识普遍提高。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自打农村环境整治的“号角”吹响,利津街道的各个村庄就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纷纷现身大街小巷开展义务劳动。全街道出动挖掘机等机械1150余台次,拆除破旧废弃房屋96处,拆除养殖棚及违章建筑10万平方米,清除杂草堆3900处,生活、建筑垃圾15200立方米,池塘漂流物330处。如今,各村居社区生态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生态环境让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更足了。
利津街道还坚持以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七改”工程,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燃气村村通工程、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信等公共服务发展,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的良好局面。
健康街道
打造医养结合示范园区
利津街道站在新起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医养结合,积极探索以物联网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智慧养老模式,用好盘活各类优势资源,建成了集家政服务、中医理疗等于一体的东津医养健康产业园,立志打造成为“健康街道”的亮眼明信片。
“我们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监管平台。我们将园区内老人的基本情况表、评估表、个人健康档案录入数据库,对老年人在社区内的医养、生活、心理健康、社群活动等进行综合评估和反馈。”利津街道卫生院为产业园老人配备的专职医护人员宗传芳告诉笔者,她们把每周三次的健康巡视结果及时录入更新,方便老年人及家人查阅记录,为疾病监测和外出就医提供依据。这个监管平台可以实现建档老人一对一的健康风险评估,制定出促进老年人诊疗的个性化方案。
“咱产业园还在刚进门的地方啊,给我们每户都安装了‘一键式’求助呼叫系统,我们有啥需求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跟医护人员说,很方便实用。”年近88岁的陈秀乙向笔者说道。这个呼叫系统通过视频对讲的形式,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老人的需求,视情况提供医疗指导、上门诊治服务或生活照料。根据老人的服务需求,提供送水送饭、购药送药、疾病诊治等签约式上门服务,实现医疗保健、居家养老服务“零距离”,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指尖服务”。老人根据需要呼叫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上门回访老人,这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养老新模式在利津街道正逐渐“生根发芽”,切实方便老人就医和日常身体健康管理。
此外,为防止老人出现突发意外状况,产业园还积极引入了多项“黑科技”。为每户老人配备了一部专用手机,只需轻按SOS键,就可呼叫平台,街道卫生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立了求助应答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工作人员会立即提供紧急救援服务。还为失智老人安装智能手环,为独户老人安装烟感报警器,实施精准化智慧养老服务,让智能服务更贴近老人实际,切实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平安街道
“雪亮工程”助力一方平安
利津街道不断加强社会治理的维稳建设,搭建起了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真正实现为辖区居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街道高标准建设了实用化、数字化的综治中心和“雪亮工程”,项目总投资650万元,包括街道综治中心建设工程和各村、学校、医院、敬老院等重点部位的高清视频监控安装工程。
综治中心总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投资188万元,包括旧楼装饰改造、视频监控大厅建设和办公桌椅配套。内设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司法所、禁毒办、视频监控大厅、接警处警室等功能室,搭建起了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综治、信访、司法、公安、禁毒多部门集中办公,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
“雪亮工程”总投资462万元,包括投资117万元建设的街道视频监控综合共享平台、投资198万元安装的各村、学校、医院等重点部位的412个摄像头,投资147万元建设的47个各小区卡口及视频监控补点。包括线上线下两大功能,线上依托“雪亮工程”打造的街道视频监控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街道各村居、学校、医院、安全、环保等重点部位的实时查看,辖区居民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线下实现视频监控信息与村级同步存储传输,可实时查看辖区内任何摄像头30天内的存储信息。同时,公安专网、党建在线、视频会议、数字电视全部接入平台,实现了多网融合、信息共享、有效利用。
“雪亮工程”的建设运营,实现了治安监控、坐班值班、烧荒巡查、安全监管、出警接警等内容的无缝隙、全方位覆盖,助力街道社会综治工作有了质的提升,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幸福感也更强了。
智慧街道
搭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利津街道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信息库为基础,整合党建、综治、安全、环保、民政、养老、便民、政务等管理功能和服务项目,搭建集智慧党建、网格化管理、GIS地图、社会综治、生活服务、政务服务、智慧养老、政务工作等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
平台通过信息互通共享,每个模块下都有应用场景或实物支撑,并可将数据处理结果在客户端、平台投放或演示。系统可实现数据更新、迭代升级,可多接口导入相关部门数据,能够锁定小区楼栋某一个住户、某一个商户或者某一个网格员。根据社区内居民的需求,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体验性场馆或者展示平台,提升社区居民的关注度与现实获得感,提升城市社区智能化人性化服务水平。
智慧街道管理服务平台以信息为先导来整合、引导和分配街道内各社区各部门的管理资源,使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促进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职能转变,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和行政效能。
智慧街道实现了对街道范围内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城市管理应用体系的建设,按照街道实际业务管理需要,实现街道内部各类问题多渠道的整合与全过程的监管,从而全面加强街道城市管理队伍的建设,形成集采集员发现,领导督查,信访投诉,视频发现,社工上报,居民上报于一体的综合性街道城市管理运行监管平台。街道城市管理系统通过标准化流程、信息化的手段对工程、违建等资金拨付及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管理。
文旅街道
跑出文旅融合“利街加速度”
今年以来,利津街道坚持以生态带动旅游、以旅游形成产业、以产业引领发展、以发展谋划民生,紧紧围绕东营市“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融入全市全域旅游的总体布局,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了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跑出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利街加速度”。
文旅融合必须要有项目支撑。利津街道流转整合土地5000亩,先后引进元泰印象、绿竹韵生态苑两个大型乡旅项目,打破原先单纯依赖传统农业生产的格局,大力发展以乡旅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据了解,元泰印象主要建设7D玻璃栈道、水上乐园、四季花海、老家印象等内容,目前四季花田、老家印象已经初具雏形。在绿竹韵生态苑建设项目中,拓展训练区、汽车场地竞技区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
乡旅产业的兴旺,让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元泰印象旅游项目负责人吕志亮介绍,与张家夹河村委会合作开发建设的高端民宿村已经奠基,此项目占地54亩,计划投资8000万元。主要包括两块区域:一块是为村民建设的新中式安置房,村民可以选择自住、搞农家乐、搞民宿等用途,一块是建设商用高端民宿,主要对接元泰印象旅游区的外地游客。此项目可以带动綦家夹河、马家夹河、宗家夹河等周边12个村庄的乡村旅游,能够提供40多个就业岗位,真正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有了“台柱子”,还需要特色农业产业来搭戏点缀。依托黄河滩区水土丰美的优势,利津街道坚持因村施策,积极培育现代特色农业。目前皓月家庭农场、綦家夹河现代农林观光园区、宗家夹河现代农业示范园等6处特色园区已经初具规模。“綦家夹河现代农林观光园区总占地面积1600亩,拥有葡萄种植区、大棚蔬菜区等五个特色农业产业区,如今已经成为附近人们乡村旅游的首选之地。”綦家夹河村党支部书记杨振河介绍,目前该园区内的20个高标准高温果蔬大棚里热闹非凡,游客可以采摘草莓、圣女果、羊角蜜等新鲜水果,大棚的建成实现了全年不间断采摘,为特色乡旅农业打造了新典型。
新闻推荐
利津县陈庄镇治河小学三年级一班李海龙姥爷带我去树林玩,一到树林我便大开眼界。树杈上有一个个喜鹊窝,喜...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