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最美地名故事(四)

黄河口晚刊 2019-05-07 11:13 大字

记者 李红佳 报道

“望参门”的传说:

古代兵马在此搭牌坊辨方向

地名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能把一些历史事实和传说保留下来,东营的地名也不例外。

黄河几经改道,如今在东营入海,母亲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这里沉积,使这里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作为退海之地,这片土地上的地名蕴含着许多与海有关的传说和故事。

在利津县明集乡北部,有南望参门和北望参门两个村。这里是退海之地,战国时已有人生存,并建有窑厂、盐灶,人们以烧制陶器、煮盐谋生。

关于望参门村的来历,有两个版本,牵涉的人物不同,但故事内容相似,都说望参门是为辨别方向而建的牌坊。一种说法是,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路经望参门村时,正逢阴雨连绵,三军迷路。好不容易等到一夜天晴,北斗星才清晰可辨。为了以后不再迷失方向,一名将军下令,让军士们用荆条、茅草搭了一个很高的牌坊,在几里外就能看到。“参”(音shen)即北斗星,望参而行,得地名望参门,后立村沿用此名。

另一个说法是,因为洪灾淹没了这里的窑群,人们被迫远走他乡,这里就渐渐荒芜了。三国时期曹操做了魏国丞相,为了富国强民,发动将士屯垦,来到了这里。那时这里方圆几百里不见人烟,遍地荒草没人、荆棘丛生。曹操的兵马来到这里正逢阴雨连绵,几天不见太阳,不见月亮。将士们转来转去迷失了方向,忽然一个晚上晴了天,有一将军在天上找到北斗星方位才辨清方向。为了以后不再迷失方向,这个将军叫军士们用荆条、茅草搭了一个很高的牌坊,在几里外就能看到。也不知这位将军是哪方人,他把北斗星叫做“参”(音shen),这个牌坊就叫“望参门”。后来曹操统一了天下,这里人烟渐渐多起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将军和开垦荒地的军士,就把定居后的村落叫做“望参门”。

老爷庙的传说:

以庙名为村名纪念肖圣老爷

河口区六合街道有一个老庙村,现在成为了老庙社区。相传,这个村是由肖圣老爷庙演化而来的,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人们希望肖圣君能消灾避祸,救苦救难,故而将其尊称为“老爷”。久而久之,肖圣老爷庙就被人们叫成了老爷庙。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

传说清乾隆年间的一日傍晚,从浙江宁波来的一艘大船进入渤海后,突然遭遇暴风雨的袭击。三桅的货船在大海上犹如一叶小舟,一会儿被抛入空中,一会儿被跌入谷底。船长船工各守岗位,努力拼搏。无情的风浪使人们睁不开眼,站不稳脚。瞬息间,樯倾楫摧,船上的人们惊恐万分,只好听天由命。

忽然间,他们发现远处升起红灯一盏,光芒四射。人们欣喜若狂,向红灯方向驶去。奇怪的是,船越向前驶风浪越小,红灯也渐暗,而背后狂风恶浪依然不减。行进间,只觉船身猛然一颤,竟搁了浅。这时,四周已风平浪静,红光也消失了。

天微亮后,大难不死的人们发现,大船已靠在了一个由海底贝壳和泥沙形成的大砣矶上。船主带着众人焚香跪拜,对天祈祷。忽闻云中似有言:“我乃肖圣老爷陈光磊也。”闻听此言,船主连连顿首并铭记于心,暗自发誓道:“再生之恩,永世不忘!”

翌年,船主率领船队,满载着木材、石、砂、砖瓦及能工巧匠跨海而来。为报答肖圣老爷的救命之恩,他们就在当年救命的砣矶上修起了一座宏伟的庙宇,这就是后来的肖圣老爷庙。大殿内塑以最高大威武的“陈光磊”镀金神像。院中竖一个数丈高的风都旗杆,每当雨雪风雾等天气来临时,即在这旗杆上高挂红灯,以指引远近的船只。

多年后,黄河把大海撵出了很远,肖圣庙周围成为肥沃的良田。到这一带开荒种地的人越来越多,求福消灾的人络绎不绝。老爷庙的传说,也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奇。

(资料由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提供)

新闻推荐

全市智能化机采棉播种现场会举行,今年又有新技术 无人驾驶拖拉机能等行距播种

本报4月24日讯(记者张园园通讯员姜学森)近日,全市智能化机采棉播种现场会在利津县盐窝镇王家洼村举行,除了介绍...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