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选派年轻干部赴浙粤“订单式”挂职

东营日报 2019-04-26 11:31 大字

本报讯 今年以来,利津县采取“我方出需求、对方拿岗位”的办法,选派20名优秀年轻干部赴浙江、广东等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加速培养一批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为全县跨越发展积蓄力量。

坚持“不舍不得”,把最优秀的干部派出去。县委在干部培养上明确“不为一时一事、重在谋长求远”的思路,把目前最为倚重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出去,为事业发展培养“闯将”“干将”。重点以全县35岁左右科级干部为范围,盯紧政治素养、综合能力、学历层次、专业素质、培育潜质5个方面物色人选,经过综合分析和全面筛查,最终确定20名挂职干部。利津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董长岭说,这些干部都是部门和镇街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离开会使所在单位非常“舍手”,但为了长远发展,必须毫不犹豫地派出去锻炼学习,这体现了县委实现跨越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实行定向挂职,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挂职锻炼采取“定向培养、订单施育”的模式,结合每名干部培养方向,向浙江、广东挂职单位提出岗位需求,经过充分沟通协商后确定挂职岗位。20名挂职干部中,7人作为复合型干部培养对象,被安排到乡镇(街道)挂职;4人作为经济类干部培养对象,被安排到开发区挂职;9人作为专业型干部培养对象,被安排到发改、金融、科技等业务部门挂职。同时,县委向挂职干部明确提出“作战不是作客、淬金不是镀金”,要求从思想、身份、行动上深度融入挂职单位,学习当地的发展理念和经验模式。挂职干部董洪晓说:“我们每名挂职干部都愿意承担最重的任务,主动经历‘实战’的摔打,在参与一项项具体工作中学到真东西、增强真本领。”

注重信息采集,在学思践悟中汲取挂职成果。县委向挂职干部提出学习先进性理念、学习市场化思维、学习创新性机制的“三学习”目标,要求每名挂职干部不但武装自己,同时像蜜蜂采蜜般向家乡及时回传各类信息资讯。浙江、广东两省各10名挂职干部分别组成“问题小组”,围绕利津县在园区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的瓶颈,筛选确定37条“问题清单”,努力在挂职实践中寻找破解问题的“钥匙”。同时,县委要求挂职干部主动走进园区、企业学习考察,作好“双招双引”的情报员。赴浙江温州挂职干部利用周末时间,到义乌、瑞安、鹿城考察学习“最多跑一次”改革,参观侨贸小镇等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各类企业走访调研,进一步丰富挂职锻炼成果。(记者李成通讯员单宝军陈荣花)

新闻推荐

“特仑”“经典”……警惕山寨牛奶“傍名牌”横行农村市场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商标显著标注“特仑”“经典”等字样,外观、包装酷似知名品牌牛奶。“新华视点”记者近日在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