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跳出农门”到“职业农民”的蜕变 关于东营市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的调查
“再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待家里种地。”曾经,这是农家父母经常挂在嘴边对孩子的“威胁”,好像只有“跳出农门”才能“跃上龙门”。而如今,农村已经有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让这部分农民中的佼佼者更有职业认同感,让农民成为有尊严、受人尊重、引以为傲的职业,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农民队伍中为乡村振兴作贡献?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无疑是其中的一个着力点。
2018年,山东省首次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这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选择在东营市开展为期2年的试点工作,这是全省的唯一试点。为此,东营市制定了《东营市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工作方案》,启动了试点工作。去年12月15日,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出庞增华等中级职称24名农民农艺师、张署光等初级职称60名助理农艺师,为全省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围绕职业农民职称“为何评”、“怎么评”、“如何用”这三个关键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为何评?
——— “英雄不问出处”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作为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是人社部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创新举措,能够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高士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得’是留得住。新型职业农民可以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也可以是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学历人才,‘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在实践中掌握了一技之长,都能成为国家权威认证的人才,都能使他们作为专业人才受到社会尊重,从而更愿意留在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二得’是引得来。现代农业需要融入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需要引进方方面面的人才。开展职称评定改革,抛开学历、专业等束缚,让广大农业从业者多了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能够吸引各方面有志之士和人才参与到乡村建设,带动农业农村发展。”
那么,谁能评?“考虑到职业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低但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少但实操能力较强的客观实际,我们‘量身定制’了农民职称申报条件,对学历、论文等一概不作要求,重点考察参评人个人品行、技术水平、业绩贡献和带动能力,确保评出的人员具有专业性、代表性和示范性。”高士友介绍。
据了解,直接获评中级职称的既有全国种粮大户、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又有省劳动模范、市乡村之星等,具有很强代表性。
怎么评?
——— 重实干重实绩
农民评职称是新生事物,传统的职称评定方式并不适用。在试点过程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趟出一条可供推广、可供借鉴的农民职称评审模式。
东营市职业农民中级职称评审以前所未有的面试答辩形式进行。“鲈鱼育苗你有哪些技术突破?”“在菌种培育上,你们怎么控制杂菌?”这是在中级职称评审中的现场问题。走出考场,利津县盛泰冬枣合作社理事长韩志刚感慨地说,“这个职称不是‘评’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围绕怎么评,高士友给记者介绍,“分级成立推荐委员会,对申报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层层把关,确保推荐质量。评审上注重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职称评定中的专业作用,专家评委全部由熟悉农业和农村情况、具有较高农业专业水平的人员组成,以此推进职称‘业内评价’。同时,评定形式上充分贴合农民工作实际,采取业绩陈述、面试答辩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更突出考察实践能力,提高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利津县利津街道綦家夹河村党支部书记、利津县綦家嘴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杨振河被评为中级职称,他深有感触,“做一名职业农民,不应停留在你会种地、会打药,而应熟知网络运用,会新技术、品种开发、提高产品品质,做到经营有道,管理有方,既要种得出来,又能销得出去。”
如何用?
——— “筑巢引凤来”
在东营市首批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通过人员名单中,记者发现,大学生有11名,80后有14名。可以说,具有高学历的青年人为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以被评为中级职称的王超为例。1983年出生的王超2008年浙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后,曾到国外工作,2012年毅然辞职回到家乡河口区新户镇麻郭村创业。问及当时父母有没有阻拦,王超骄傲地说,“我父母正好相反,虽然他们也是农民,但是他们十分鼓励我回乡创业。回国创业后我一度陷入迷茫,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是止步不前,还是另谋出路、勇往直前?”如今,王超探索种植富硒黑花生获得初步成功,他成立的河口区新泰花生合作社,与东营奥福瑞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富硒黑花生长期供应合同,共同开发富硒黑花生系列产品,目前与多家超市达成购销协议,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良好运行机制。与此同时,王超2017年荣获“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8年荣获“东营市乡村之星”。“评为农艺师,是对农民这一职业的认可,以后我的干劲更足了。”王超说。
给农民评职称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要以农民为基础,以农村为基地,激发农民的创造性、创新性,让职业农民大有作为。“东营市建立激励机制,对取得职称的农民,除了给予初级3000元、中级5000元一次性补助外,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财政扶持、评先树优等六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将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通过远程教育、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持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另一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将取得职称的职业农民全部纳入乡土专家库管理,签订《服务乡村振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承诺书》,明确他们必须承担带头应用先进技术、参与组织农民技能培训、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等五项义务。对不履行职责义务的,规定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初步建立起了权利和义务相协调相平衡的管理使用机制。”高士友总结道。
■记者短评
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是新型职业农民获得社会认同的迫切需要。今天的农民已经完全不是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绝不仅仅满足于生活上的温饱、物质上的富足,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社会的认同。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科技知识和生产经营水平的新一代农民,生产经验丰富,带动力强的农民“土专家”,急需树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人才的良好形象,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
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选拔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有能力、懂市场、会经营、敢创新、勇开拓的“土专家”“田秀才”,让他们有实力、有意愿成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将大有可为!
栏目主持人 王敏
新闻推荐
记者李红佳张振报道3月14日,记者咨询东营市中心城区、各县区供热部门及油田热力公司得到的消息是,3月15日...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