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抗日战争时期,“云丝”为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代棉产品有云丝布、云丝毛巾、云丝棉胎、云丝衣絮等,深受欢迎。 利津庄科“三杰”
□魏媛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利津县地处黄河尾闾、渤海湾畔,是一片神奇的沃土。在县城东北2.1公里处,一个小村子叫庄科,竟然诞生了李长之、酆云鹤、李竹如三位历史名人,他们在当地被誉为“庄科三杰”。真可谓,灵气的黄河哺育了英贤。
李长之,1910年10月30日出生于庄科村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勤奋好学。12岁起所开始写的新诗、散文就发表在《儿童世界》《少年》《小朋友》等杂志上,从小便被称为“小作家”。后考入清华大学,与季羡林、吴组缃、林庚并称“清华四剑客”。上大学期间主编《益世报》副刊,他的《鲁迅批判》曾在该报副刊上连载。因此,与鲁迅先生结缘,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李长之先生笔力纵横,著书立说,自成体系,尤其是在文艺评论界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极深。纵观先生一生,可圈可点,特别是在艰苦的岁月里,依然保持着有魂、有骨、有根的文人风范;晚年病重之时,依然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坚持读书写作。这里面,单单拿出任何一条,都令人折服,令人尊敬。
酆云鹤,1899年1月27日出生在庄科村的一户贫寒人家,8岁就给有钱人当小女佣。她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化学博士学位的女性;一生情系“云丝”,为祖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云丝”为解决人民穿衣问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代棉产品有云丝布、云丝毛巾、云丝棉胎、云丝衣絮等,深受欢迎。1942年初,在四川举办的展览会上,黄炎培题词称颂“云丝之美,既润且温,寒者遇之,雪里回春”。邓颖超、董必武、冯玉祥、李德全、林森、于右任等都前往参观,对云丝产品称赞备至。酆云鹤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党员,她曾担任纺织工业部和上海纺织工业局顾问、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她攻克了苎麻纤维化学变性科研中的一道道难题,在史册上书写了一位女性的博大胸怀。
李竹如,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1905年1月5日出生于庄科村,是利津县早期的共产党员。他主持起草了中国第一个人权保障条例;在晋东南创办了我党抗日根据地的第一张报纸《中国人报》;创建了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山东分会和新华社山东分社。1939年5月进入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任第一纵队民运部长,中共山东分局民运部长、宣传部长、政府工作部长,山东省参议会秘书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省政府)秘书长,并兼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新华社山东分社第一任社长,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山东分会理事长,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会长等职。1942年11月2日,在对崮山突围战斗中,血洒沂蒙壮烈牺牲。
母亲河的滋养,赋予了利津人独有的灵气。永阜场、铁门关、文昌阁早已成为遗址古迹,但是利津儿女宽厚的气魄、睿智的头脑、果敢的勇气却世代相传。
文化承载历史。利津县城历史悠久,依河而建,因河而兴,有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厚的人文资源。李长之、酆云鹤、李竹如等先辈的事迹,增添了故乡的分量,照亮了故乡前方的路途。
新闻推荐
近日,笔者走进利津县北宋镇道庵村,十余名工人正在村文化大院门口忙着铲树、装车。“1棵、2棵……120棵,好了,启程!”随着村里...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