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营地名看唐王东征的故事

东营日报 2019-01-18 17:13 大字

★望参门村:位于现利津县明集乡。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路经望参门村时,正逢阴雨连绵,三军迷路。好不容易等到一夜天晴,北斗星才清晰可辨。为了以后不再迷失方向,一名将军下令,让军士们用荆条茅草搭了一个很高的牌坊,在几里外就能看到。“参”(音shen)即北斗星,望参而行,得地名望参门,后立村沿用此名。

★哨头村:位于东营区辛店街道。因传说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设过岗哨,得名哨头。

★辛店村:位于东营区辛店街道。相传,李世民东征至此,路过辛氏开的一处小店,兵马驻扎在离小店3公里的东北方(今东营村、西营村附近),设东西二营一哨,故有“二营一哨一辛店”的说法,从此以辛店为村名,沿用至今。

★沙营村:位于东营区东城街道。驻守唐头营的军户后代,迁到曾经驻过营的沙岭立村,得名沙营。

★王署埠村:位于现黄河三角洲农高区丁庄街道。相传,唐王东征时,曾于此作驻军屯粮之处,并筑有土埠,上建宫殿王署,以作唐王行宫,当时取名王署埠(现仅存古遗址)。后来立村于土埠南侧,村名沿用王署埠。

★马跑泉:位于现黄河三角洲农高区丁庄街道王署埠村西北角,现为遗址。

相传,李世民亲率大军东征高句丽,行至千乘县东部沿海一带,时值傍晚,人困马乏,就地宿营。但退海之地,淡水难寻,将士们口干舌燥。这时,唐王坐骑腾空一窜至行营西北方后,引颈长嘶,只见马蹄下刨出一坑,银珠飞溅,甘甜爽口。众人随即喝了个痛快。奇怪的是,坑中泉水溢满即止,随用随长,十分神奇,当即命名为“马刨泉”,后谐音演化为“马跑泉”。

★唐头营:黄河三角洲农高区丁庄街道的古沿海海岸处,有一处高埠,叫唐头营,现为遗址。

相传,李世民一路东征,先头部队打到东海岸边,正为无兵马歇息之地而发愁,忽然发现远方隐约有一块高地。李世民随令在此安营扎寨。因此而得名“唐头营”。

★小营村:位于广饶县稻庄镇。因立村于唐王东征时兵营之遗址上,且当时村落规模较小,得村名小营。

★寨村:位于广饶县乐安街道的寨村。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率兵东征高丽时,曾在此安营扎寨。因此地为古兵寨遗址,故取名寨里。民国修县志也载有寨里。1949年村名由寨里改为寨村。

★崔寨村:位于广饶县大王镇。明洪武二年(1369年),崔姓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迁来于淄河东岸立村。因崔氏立村于唐王东征时安营扎寨之遗址上,故取名崔家寨。清雍正八年(1730年),淄水冲毁村庄,水后南迁现址,仍称崔家寨。1958年改称崔寨。

东营市相邻的滨州、潍坊,都有一些有关唐王东征的地名和传说。

(记者 李红佳 整理)(资料由东营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东营区文汇街道提供)

新闻推荐

寒冬里的一抹红

“大爷,晚上睡觉的时候不要堵上炉火风门,注意保持通风。”1月8日,利津县刁口乡志愿者毕小磐等几名志愿者,正在渔民村挨家挨户...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