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生产线带来的改变
□李明王敏任万帅
12月24日,在利津县利津街道盈欣建材有限公司装配式生产车间内,各工位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一块块制作完成的六边形护坡砖、楼梯板整齐地摆放在角落。本应在施工现场浇筑的结构件为什么在车间里就已经生产成型了?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盈欣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祎鹏。
“这个装配式建筑生产项目是我们通过招商合作的方式从北京中铁建北方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引进的,优势在于摒弃了工地现场浇筑混凝土的传统方式,把可以预先做好的梁、板、柱、墙等建筑结构件搬到车间里面进行工厂化生产,在施工现场只需把事先做好的结构件想象成乐高积木,把它们组装起来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搭接就可以了。”王祎鹏告诉记者。
据了解,盈欣建材有限公司是东营市第一家引进装配式建筑生产线的企业,也是利津县唯一一家参与“装配式”课题研究的企业。与传统工艺相比,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建筑精度高,误差只有几毫米,不受恶劣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工期更为可控,且生产效率远高于手工作业,施工就像搭积木,操作灵活,无建筑垃圾产生,模具可重复使用。
这一块块“积木”是怎么批量生产出来的呢?解答这个问题之前王祎鹏带记者来到了一台约十米长的机器前面:“制作结构件之前要先制作结构件里面的‘骨骼’,也就是钢筋网片,这台机器叫钢筋桁架焊接机器人,是国内最先进的钢筋成型焊接设备。可以把盘圆钢筋,通过调直、折弯、焊接、裁断、码垛等步骤进行一体化全自动生产,整台机器只需要一个人操作,每分钟可以生产18米,而传统的生产方式整个流程需要6个人,一天只能生产100多米,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听完对“骨骼”的介绍,记者观看了整个建筑结构件的一体化生产流程。在整个车间里面有十二个工位,十二个工位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形生产线,从装模到布料、磨光、养护、脱模,每个工位只需一名操作员进行操作。王祎鹏颇有感慨:“传统工艺20名工人一星期才能生产150立方米,现在12名工人一天就能生产150立方米。”
新闻推荐
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三年级六班毕佐旻周六,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爷爷奶奶看到我们回家都高兴地忙前忙后,奶奶在厨房...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