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汀罗镇农业转型托起农民增收新希望

东营日报 2018-12-05 10:19 大字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汀罗镇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实现产业兴旺。

农旅融合 乡村美如画

“我们村是铁门关旧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在各级的扶持下,投资600余万元,依托铁门关历史文化,建设铁门关历史文化展馆,打出铁门关历史文化品牌,吸引周边游客前来游玩,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党支部书记崔星国说起该村的旅游产业兴奋不已。

曾经的前关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种植、养殖、劳务输出。多年来秉承着这一传统模式,村民收入相对较低,继续坚持这种模式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改变思路。通过村党支部积极外出参观学习,看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商机,对村庄发展思路进一步梳理,决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带动村庄发展。

于是,前关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建设铁门关历史文化展馆,通过铁门关历史文化展馆不断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并对村庄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仿古式村庄,建设仿古式村庄大门、铁门关城墙、戏楼式乡村剧场等一系列古建筑,村内环境美如画。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已成为汀罗镇促民增收的“新武器”。该镇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科技兴渔 助民增收

初冬时节,利津县汀罗镇陈家屋子村,工人们正在清理鱼塘,为明年放养鱼苗做准备,“今年,我们与中国海洋大学、双瀛水产公司进行合作,实施罗非鱼、草鱼、淡水鲈鱼等品种养殖,投放鱼苗7000余斤,发展特色鱼虾养殖面积600亩,实现农民增收2万元。”陈家屋子村文书陈占风信心满满地说。

陈家屋子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土地盐碱化厉害,村里2000多亩耕地以种棉花为主,靠天吃饭,村民收入相对较低。转变思路,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开会讨论后,一种新的农业模式浮现在全村面前——— 因地制宜,科技兴农,村民们纷纷投票表示赞成。

于是,该村积极与各大高校合作,通过“上农下渔”台田模式,发展特色鱼虾养殖。合作社投资30万元,建成全市首个池塘低碳流水养殖系统,将传统鱼塘的“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循环池塘流水“生态式圈养”模式,实现“内池养鱼,外塘养水”,示范区面积100亩,建设流水养殖池3条,投放草鱼、罗非鱼、花鲢、白鲢等苗种,预计总产量可达10万斤,村集体实现收入30万元以上。对村西利用率低的9个鱼池进行流转,由村集体进行养殖管理,投资20余万元进行集中改造提升,引进了黄金鲫等观赏鱼类养殖,预计9个鱼池将实现增收10万元以上。

特色品牌 推动农业转型

“以前,我们村里的地盐碱程度比较高,只能种植棉花,村民收入很低。从今年开始在村委的带头下,我们村流转了260余亩土地,全部种植水蜜桃,种植的水蜜桃又大又甜,口感好,为了能有个好销路,我们将水蜜桃注册为‘长寿仙’品牌,远销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利津县汀罗镇党支部书记杨立民告诉记者。

要想让村民致富,理念转变是第一步。去年,村“两委”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想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开始只有几户村民抱着试试的态度种植。通过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培训、学习指导”的方式,水蜜桃的长势不错,百姓的收入也比种棉花收入高很多,村民看到种植水蜜桃收入好,今年便开始大量种植。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汀罗镇政府的扶持下,前崔村计划筹建水蜜桃交易市场,村委帮忙联系固定的经销商,与水果批发商协定好价格、签订合同,提高百姓收益。

引进、研发、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打造科技含金量高、辐射效应强、发展潜力大的“名牌”农业,汀罗镇实现了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的“华丽转身”。该镇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省林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推广新品种试种、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并打响汀罗葡萄、汀河西瓜等一批农业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宋萍)

新闻推荐

山东省通报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典型案例

□记者周艳报道本报济南11月28日讯今天,山东省保障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协调联络组通报了4起中...

利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利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