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村40年蝶变

大众日报 2018-07-13 05:06 大字

□李明于向阳张聪聪报道

本报利津讯7月5日,沿着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左家村进村路一路向北,在路的尽头坐落着一处农家小院,庭前花草芬芳,院内黄杏坠满枝头,菜园生机盎然,推门进入屋内,一盏红茶飘香四溢,一派悠然自得景象。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事可以去农家书屋看书,晚上还能去广场遛弯聊天,老年生活过得很滋润。”说话的正是左家村老党支部书记左守岭。

1972年至2014年,左守岭担任左家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来,左守岭目睹了村子的变化。

“当时生产队有2000亩地,每天一大早带领社员们一块儿下地干活,一天下来能记8分工,合七八分钱,一年能挣180个工分。”提起1972年刚上任时的场景,左守岭说:“那时候生产队集中种粮,因地里浇不上水,种豆子、高粱,每亩才收60多斤,一个人1年才能分200斤粮食。”

1982年,生活出现了转机。这一年,左家村实行包产到户,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分地以后,村民们种粮积极性高涨起来,带着干粮和水壶,在田里一干就是一天。当时1亩麦田能收200斤,产量对现在来说虽说不高,可在那时老百姓能吃上细粮,已经很知足了。”左守岭说。

2002年,利津经济开发区成立,左家村恰好位于园区内。建园之初,该村便将村内300多亩土地出租给工厂,每年能获得350余万元的收益,每位村民可分红4000元。

不单单有分红,村民还能在自己地上挣钱。他们瞅准园区内的就业机会,纷纷进入工厂打工。“2006年农业税取消,农民负担减轻,我们便鼓励年轻人出去闯荡闯荡。”左守岭说,当时八成年轻人都进了工厂,成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2008年,村里盖起了20多栋小别墅,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

农民的“老本行”也没有放弃。左守岭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合理流转土地,盘活了边角地、撂荒地等土地资源,修建沟渠、机耕路,实现土地成方连片、规模化种植,土地效益发挥出最大化。

如今的左家村,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文化大院重新翻修,建成文化广场和乡村剧场,文化墙五彩斑斓,居住环境整洁温馨,处处彰显着美丽乡村的生机,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发展后劲。2016年,该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镇。

老来生活更是舒心,“当了40多年支书,如今每年能领3600元的党支部书记补贴,再加上失地保险、老年钱和村里的分红,一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再加上老伴儿的那份,经济上很宽松。”左守岭说。

新闻推荐

利津县 企业名称登记开启新模式

利津讯“真是快捷又方便,之前办理冠市名的营业执照,光名称核准这一项不仅需要大厅工作人员提交到市里审批,还得等至少三个工...

利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利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