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董集镇“两个走进心里”开启乡村治理新局面

东营日报 2021-01-29 11:01 大字

本报记者 许云飞 通讯员 刘若雪

行走在垦利区董集镇的大地上,百姓的笑意盈盈温暖了这个年关,他们纷纷表示,大事小情都有了着落,幸福感节节攀升。抓好基层工作,必然就少不了党建的“领头羊”作用。董集镇有何妙招,让党支部工作走进党员心里,党员服务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用服务民生小事做杠杆,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开启乡村治理新局面!

董集镇党委以党群“握手”矩阵行动为载体,实施党支部领办服务社项目,延伸党支部服务触角,动员全镇党员到农村或企业广泛开展网格联户、走亲问需活动,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建立服务矩阵,促进党员服务与群众需求深度对接,推动“两个走进心里”在基层落地生根。

支部领办 聚焦群众“幸福感”

“现在俺们老年人很多,行动不方便,孩子们在外又忙,村里没有理发店,俺们村党支部书记自己花钱帮俺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说起自己村的党支部书记,七里井村70岁的任福田直“点赞”。

原来,去年10月份,七里井村党支部书记裴洪章了解到村里的老人出村理发不方便,就自费购买了理发用具,带着村“两委”成员和支部党员成立了爱心助老服务小队,轮流上岗,每周固定一天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

几把梳子、一把剪刀、一个推子……看似小举动的“理发”,却真真切切办到了老人心坎里,拉近了党群距离。而这,正是董集镇党委探索实施党群“握手”行动结出的工作“果实”。

“我们这些党支部领办服务社,是真正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的。”董集镇党委组织委员、统战委员吕华锋说。据了解,董集镇聚焦基层群众

最关心、最操心的事,以党支部领办服务社为导向,围绕贫困户救助、留守老人儿童关爱、人居环境提升、丰富文化生活等需求,不断延伸乡村治理维度。

去年年底,董集镇第一批试点服务社率先启用运行,包含七里井村“第二学堂”、杨庙社区青少年护航、南请户村情系桑榆·爱心助、车宫村劳务维权等项目。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在第一批服务社试点基础上,党支部领办服务社如星火燎原之势,或联办或单独领办,以贫困户、低保户、空巢、失能、高龄老年人、留守儿童需求为导向,指导各村党支部找出群众有需求、现有政策未能覆盖到的服务点。

目前,北范村“幸福食堂”、杨庙社区“爱心理发店”、秦家村学生公益特长班、罗盖村“便民服务驿站”、大王村“利民洗车”、刘家村“萤火虫学堂”、刘王村“公益睦邻点”等17个服务社迅速成长,正努力形成覆盖全镇的党支部领办服务社矩阵体系。

“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真正走进百姓心里。”看到党群一心的喜人场景,北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小华十分感慨。

党员示范 架起服务“连心桥”

在南户村,董集镇党员服务队正在忙活着帮老人打扫家里卫生。“忙了半天,大家快坐下来喝口水歇歇!”郑洪英老人心里过意不去,赶紧给每个人倒茶喝。“郑大娘别客气,以后只要有困难就给我们打电话!”干完活儿的党员服务队成员顾不上喝水,又着急赶往下一位老人的家里……

在七里井村“第二学堂”,刘小燕老师正不辞辛苦地帮助孩子们辅导作业。“党员就要冲锋在前啊!假期里,我只要一有时间,就去村里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刘小燕说道。“第二学堂”服务社成立后,按照党员能力和业余时间,分成辅导、护学、课外活动等多个志愿服务小组,机关党员结合包村联户积极参与义工助学。

每月为65岁以上过生日的老人送蛋糕、进行情感抚慰和家庭保洁;为学生提供假日作业辅导、护送上下学、课外活动等志愿服务……董集镇2020年10月成立党员服务社,集合广大党员力量,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真正用党员的志愿服务为群众解难题,用党员的精神风貌为群众树榜样,用党群同心的巨大合力改变村风村貌。党员服务社的成员用实际行动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真正实现党群紧“握手”,上下齐联动。

“要想真正贴近百姓、走进百姓心里,就必须把每件事情细化到一次次问候,落实到一件件实事上,让百姓心里越来越温暖。”吕华锋表示。

2020年以来,董集镇先后投入140万元推动杨庙社区等4处日间照料中心规范运营,为全镇106名贫困老人提供“一元午餐”关照服务;借助帮扶单位指导罗盖村、刘王村等2个产业扶贫项目稳步运行;将73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8名医疗支出较大的困难群众纳入服务社重点关爱群体;在农村建立党员服务微网格99个,组织党员认领服务岗231个……

这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在短时间内汇聚成巨大能量,在董集镇百姓心中,架起了一座座温暖的“连心桥”。

网格创新乡村治理“点赞多”

百姓有需要可通过服务点“点单”,社区网格将“点单”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并在社区党员网格驿站服务点上寻找对应的党员“接单人”,党员“接单人”认领服务菜单后,直接上门展开“一对一”或者“团队式”服务……这在过去难以想象的情景,目前正在杨庙社区上演着。

董集镇将杨庙划分为11个基础服务网格,利用社区党群服务站、社区广场、闲置车库、党员商铺等设立党员网格驿站服务点,共同实施红蓝连网·党群连心网格服务项目。

据了解,通过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接单、党员上门”的“外卖服务”,建立党员联户“三色”评价指数,开设“一家人”网格交流群等信息收集渠道,组织党员参与网格明星党员推广、雏雁网格报到、网格红先锋评选等活动,让党员在网格争当好“政策引航员、邻里守望者、社区啄木鸟”,董集镇逐步形成了“党员联户主导、大家帮助大家、小事不出网格”社区网格治理新局面。

杨庙社区第一网格网格长程新永向记者介绍:“通过网格化服务,把党组织书记、社区志愿者、社工和社区各类工作人员力量集中在一起捏成一个拳头、形成一个体系,共同实施社区网格创新项目,共同参与认领社区公益活动,真正把乡村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干到细处,让群众得实惠。”

董集镇以杨庙社区为试点开展“小格子大服务”双网格服务,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让群众难事在格子中解决,探索乡村治理新方向。77岁的胡玉德对“外卖式”的服务机制十分满意:“这样的服务太方便了,俺很高兴!”

“群众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通过创新党建网格化服务,深化党支部领办服务社,引导集体资金不断向群众服务项目聚集,引导社会力量向乡村治理下沉,引导党员向办好事办实事聚焦,全力破解各类难题,提升邻里融洽度,扫除各种隐患,让党员价值在基层得到充分展现,让群众烦心事、麻烦事在家门口得到帮助解决。”吕华锋向记者介绍。

基层就是基础,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工作、基层治理做好了,党的主张、党的决定才能顺利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让党凝聚团结一切社会力量,顺利实现伟大目标。2020年的民生答卷直抵人心、传递温暖;新的一年,董集镇将积极探索在网格中设立党员先锋岗、轮值岗,开展领办实事好事等活动,激发党员在服务社中的力量,努力在全镇构筑起“两个走进心里”的强大“同心圆”,用解决各类民生事项“小杠杆”撬动乡村治理大局面!

新闻推荐

一起执行和解案背后的故事

“这件事是我钻了牛角尖,我会好好休养身体,好好过日子,再也不上访了。”日前,在东营市垦利区检察院接访大厅,申请人吴某在执行...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