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民俗(七)
曹文忠剪纸
民间剪纸艺人曹文忠是东营区牛庄镇人,今年60岁,他从上中学开始学习剪纸,与小剪刀、大红纸已经打了40多年交道。
据介绍,东营区牛庄镇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吕剧故乡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以弘扬剪纸艺术为己任,成立剪纸艺术协会,开展剪纸艺术交流,培养剪纸艺术人才,服务民间剪纸艺人,使民间剪纸传统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以牛庄镇民间剪纸艺人曹文忠等为代表的一批剪纸新秀脱颖而出。
从简单传统的“喜”字窗花到繁复精致的国画大作,曹文忠在作品中不停地加入自己的新思路。在技艺日益精湛老练时,曹文忠口中念叨的却是怎样让图案更丰富,让作品更有味道。
1984年,酷爱文艺的他成为东营市吕剧团的一名戏曲演员,15年的戏剧人生丰富了他的剪纸创作空间。2002年,他师承剪纸艺术家温少卿,剪纸艺术突飞猛进。2004年,他以《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为蓝本创作的剪纸作品获全国剪纸艺术节邀请赛金奖。2006年9月,在曹文忠的积极倡导下,东营市剪纸协会成立,曹文忠担任了协会的副秘书长。2004年,《喜庆图》获全国剪纸比赛银奖,《八大样板戏》获全国剪纸艺术节邀请赛金奖;2005年,《百寿图》等8幅作品,被征集送往国外进行文化艺术交流;2006年,曹文忠作为东营市剪纸协会理事携作品赴济南参加了山东省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会。
在东营,知道曹文忠剪纸手艺的人很多,慕名而来的大多是学生家长,对他们来说,剪纸是一门很好的艺术培训课程。“有学校请我教孩子们剪纸,还有很多剪纸艺术爱好者也来找我学剪纸。”曹文忠说,许多孩子在学习完剪纸后,注意力有了很大提高。
曹文忠先生的作品刀功老辣、艺术精湛、创意独特,其作品艺术造型简洁,善于抓事物的典型特征,通过夸张变形,注入作者的情感,使原来的典型特征变得更加生动。剪纸40多年来,曹文忠不仅仅教出一批又一批的剪纸爱好者,更浇出了一片适合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地生根的热土。
红光祭海节
“红光祭海节”是东营市垦利区红光渔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种精神寄托和精神愉悦的祭祀活动,主要以祭神娱神、拜海为内容,以崇祀、演艺活动为载体,是一种含有历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祭祀活动。
垦利区内,黄河入海口在此经过,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明末清初就有住户,受民俗文化的影响,很多传统民间风俗在这里广为流传,祭海节就是其中之一。红光渔业办事处下属的红光新村是东营地区从事海洋捕捞渔民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村庄。追根溯源,祭海的历史有640余年,期间受历史影响可查证的有200余年的历史。这一习俗在雍正年间到民国期间达到鼎盛时期,后来逐渐衰弱,改革开放后部分地方又开始盛行,红光新村尤为兴盛,现在已沿袭成为民间习俗。历史上每年3 月18 日前后,这个小渔村的渔民们就会沉醉在一种虔诚、神秘而欢乐的节日气氛中,比过年还热闹。因为“谷雨”百鱼上岸,渔民出海作业从此开始,祭海在此时也最隆重。
每年的“谷雨”前后,是国内农民春耕的开始,对渔民来说,百鱼上岸,也是开海的季节。下海前,祭海活动是免不了的,每年这个时候,也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这里的祭海习俗演变到现在,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祭海文化。
从2007年开始,红光渔业办事处党委、政府引导当地群众,不断挖掘地方民俗文化资源,以祭海节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民俗文化品牌。目前,红光祭海节已成为江北渔文化最浓郁、原始祭海仪式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盛典,本报也曾多次报道。
另据了解,红光祭海节是东部海洋文化的集中体现形式,是渔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丰富了山东的民俗文化。
黄氏酒坊酿酒技艺
中国是酒的王国和酒文化的故乡,一部浩瀚的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厚重的酒文化历史。位于黄河尾闾的黄氏酒坊,坊主名黄长胜,祖先世代在山西汾河畔以酿酒为生,后又移民至山东利津铁门关,以独特酿酒配方,创立了“铁门关黄氏酒坊”,至今已逾千年。1934年,黄氏第72代孙、酒坊传人黄瑞林老先生重塑黄氏酒坊,以古法酿新酒,一时购者如云,道路为之拥塞,民谣“铁门此关古,黄氏酒坊馨,名酒天下传,醉倒黄河人”妇孺皆知。
黄氏酿酒,与诸酿酒法有别。重酿工艺,优质高粱为原料,以中温麦曲糖化发酵,以黄河入海口特有的刺槐树花为辅料,采用流经10省市、绵延6300公里、高含锶碱性水质、富含独特微生物群的黄河水酿制,灭菌装入用黄河河泥烧制的泥坛中进行二次发酵。因其配料独特精致,酿造方法祖传,随四时花季不同,酒香各异,绝不重复,遂名“一天一锅”。该工艺获得三项国家专利,2012年8月,“一天一锅”酒被东营市酒文化研究会评为“黄河三角洲地域文化名酒”。
黄氏酒坊名闻遐迩,除却其传承千年的独特配方,也由于东营独特的地理环境。九曲黄河千里东来,携泥裹沙,在这里形成了含有丰富独特的微生物群的新生地,而高含铝型的碱水水质,如母亲黄河的奶汁,为本酒的酿造提供了宝贵的天然资源,如汾河之于杏花村,赤水之于茅台,闽江之于五粮液。特别是在这种土壤上生长的刺槐槐花,馨香异常,是黄氏酒坊发酵的辅助佐料之一,为“一天一锅”酒注入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
另据了解,黄氏酒坊的酿酒窑池的侧壁和地面均铺设窑泥,窑泥为得天独厚的黄河泥糊,地面窑池区挖置有总数为30的矩阵排布的窑池,并以30个窑池为一个组合,30天为一发酵周期,30天一轮,一天发酵酿成一个窑池,形成了独特的酿酒工艺。由于窑池内铺设的窑泥为活菌体丰富的黄河淤泥的黄泥,自然形成了一个个天然的优良“窑场”。有利于发酵及多种曲体味道的融合,因而窑之浓香甘冽,沉郁厚重,风味独特,余馨悠长,闻香欲醉,过口不忘。
(记者 闫雯雯 整理)
新闻推荐
□记者李广寅报道本报东营讯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西三村几年前还是省定贫困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小康村。“在镇派驻党建...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