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检察工作站:让保护区“陆绿水清”

山东法制报 2020-12-22 09:58 大字

九曲黄河,奔流入海。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湿地资源保护方面承载着重要使命。 然而,自然保护区内时有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给管理带来难题,给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东营市检察院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充分调研,按照全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意见》 ,决定由位于核心地区的垦利区检察院,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检察工作站,并于今年5月14日正式揭牌。

经过半年多运行,检察工作站深化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了打击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合力,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找准生态保护切入点

穿过连片的生态湿地,便来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检察工作站。该工作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化墙内容丰富,保护区内装有200余处摄像头,案情分析区井然有序。

过去半年,这里是垦利区检察院检察官尉风华、胡树鹏、张静、任静跑得最勤的地方。“ 没有案子的时候每周跑一两趟,如果有案子,每天都得来。”从最初出于责任,到如今心之所系,维护保护区“陆绿水清”已经成为年轻检察官们最朴素的情怀。

11月24日,尉风华、胡树鹏再次来到检察工作站,与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支队对接案子,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能够看出彼此之间已经磨合出一定的默契。而双方“结缘”,还要从综合执法支队的两次求助说起。

“相对于有限的行政罚款,非法捕捞获利巨大,很多渔民铤而走险。”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支队负责人赵德存介绍,保护区内有垦利两个传统渔场,不少渔船在此停靠,打渔捕捞因历史原因长期存在。

2019年,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支队曾两次到垦利区检察院求助,希望双方建立合作机制,检察机关在行政执法规范化、调查取证方面提供更专业的指导,从而更加有效地打击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基于“联手出击”的现实需求,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契机,今年5月14 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检察工作站揭牌成立。东营市检察院检察长丁西超在揭牌仪式上强调,检察工作站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检察环节的有效衔接,形成打击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合力。

形成打击犯罪合力

检察工作站成立之后,加强与保护区管委会的沟通协作,发挥“两法街接"平台作用,建立信息共享、案件通报、案件协查、结果反馈等沟通协作机制,及时全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多次“碰撞”中,垦利区检察院确定以办案为中心,增强生态保护实效的总体思路。对于自然保护区内非法捕捞的执法难题,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及自然保护区综合执法支队一拍即合:典型案件重点打击,形成有力震慑,彻底扭转执法难、管理难的局面。

今年7月的一天,渔民陈某某等6人在禁渔期,在不允许捕捞的保护区海域,利用一种俗称“ 泵子” 的禁用渔具,捕捞白蛤16000余斤。“‘泵子’采用大马力水泵抽水,将海底的泥沙翻起来二三十公分,再收到水泵后面的网子里过滤,大个白蛤捞走了,滤出来的小的也活不了。”赵德存现在说起来还觉得很心疼,“使用这种渔具作业,对海底生态是毁灭性破坏。”

针对几起非法捕捞典型案件,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对收集、固定证据进行事前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执法效果。

“都以为罚点款就算了,没想到还要承担刑事责任。”东营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黄河口海岸派出所副所长李涛说,涉案人被刑事羁押的消息在这片海域不胫而走,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非法捕捞的渔船迅速减少,海面上一下子清静了不少。

发挥公益诉讼职责

在生态环境领域,打击犯罪只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保护和修复生态。

因此,在几起非法捕捞典型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垦利区检察院提出,在办理刑事案件的同时,邀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启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鉴定,为日后刑附民公益诉讼做准备、打基础。

“环保领域案件的办理,不仅要注重法律效果,还要追求社会效果。”垦利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秦力中以非法捕捞案件举例,他说,在这些案件中,以往的经验是只按照白蛤的市场价格计算价值,可被破坏的环境价值却无从体现。公益诉讼的目的在于,让违法者不仅承担刑事责任,还要对环境损害进行赔偿。启动生态坏境破坏鉴定,能够让司法有依据,使司法结果更有说服力。

从业多年的尉风华对公益诉讼积累了一定经验。 她介绍,公益诉讼是让违法者对损坏公共利益的部分进行经济赔偿,倘若法院宣布判决结果后,检察机关才对案件中损坏公共利益的部分提起公益诉讼,那么经济赔偿往往很难实现。

提前介入能让检察官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案情,在指导公安机关固定犯罪证据的同时,一并收集、固定公益诉讼的证据,促使在刑事诉讼的同时,一并提起刑附民公益诉讼。“公益诉讼的经济赔偿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判罪量刑的结果,促使违法犯罪者主动认罪、积极赔偿,从而达到修复公共利益部分的目的,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更能起到震慑和教育的目的。”尉风华说。

目前,有关鉴定报告已经有了结论,将为下一步提起公益诉讼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把恢复性司法理念成功应用于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

通讯员来倩倩王艳青

新闻推荐

兴隆街道 居民乐享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本报讯“我是退休教师,平时很喜欢看书,但是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不能到区里的图书馆看书,而如今,社区举办了读书活动,送文化...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