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镇西三村 产业扶贫多点开花 “造血”富民增收路宽

东营日报 2020-09-23 16:35 大字

本报讯 交通闭塞,没有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负增长,经济发展裹足不前……说起西三村,在过去往往都和贫困二字沾上边。

西三村位于垦利区永安镇政府驻地以西2公里处,2014年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203人。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西三村紧紧围绕产业做文章,于2016年全村实现脱贫摘帽,也一改过去人们口中的贫困状态。不论是排列整齐的光伏发电板,还是莲叶翻波的藕池,抑或是喜获丰收的黄河口大闸蟹,金秋时节,西三村处处孕育着一派致富奔小康的生机和希望。

走近西三村南侧的绿城大闸蟹养殖基地,大闸蟹成群结队地卧在池塘的斜坡上享受着“阳光浴”。一辆辆厢式货车等在路边,工人们忙碌的在池塘内捕捞、称重分类、打包上车。“我们流转给绿城大闸蟹有限公司1800亩地,光流转费我们村民每年能拿到87.2万元。”据西三村党支部书记汪庆亮介绍,西三村人均耕地面积少、生产模式单一,村内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收入不高。2015年,在上级帮扶单位及镇政府的指导下,村党支部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通过实施扶贫项目来摆脱贫困现状。开发180亩藕池对外承包、建设75KW光伏发电项目、整合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与十八村共同建设160KW光伏发电项目……四项扶贫项目为全村每年增收18.7万元,贫困户获得11.22万元。

奋进的西三村没有满足于获得承包费、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这些收入,他们充分利用村土地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规模经营的路子。实施棉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村内1200亩土地进行改造提升,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为土地特色种植、规模经营打下了基础。“为了盘活集体闲置土地,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增加村集体和群众的经济收入,我们实施了占地150亩的鱼蟹趣味垂钓项目,目前进展顺利。”汪庆亮告诉我们,扶贫项目切实增强了村级造血功能,真正为强村富民做到了保驾护航。“我们村变化太大了,我这除了每年拿到的流转费和分红,还在村内养鸡场打零工,收入可是不少。”提到现在的生活,贫困户徐长路开心地说道。“村里文化大院建起来了,路上也有路灯,还修了这么好的路,我们都说要好好锻炼身体,使劲享受呐!”

从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到现在过万元,从集体经济为零到突破到三十万元,这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如今,西三村产业多点开花、亮点纷呈,村民致富增收路越走越宽。

(记者 许云飞 通讯员 苏倩)

新闻推荐

加强监管督导 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本报讯9月18日,本报二版“新闻啄木鸟”专栏曝光了垦利区部分农贸市场及周边存在脏乱差的现象,记者就相关问题与有关部门进...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