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三百处油田生产设施年内全关停 封井养地 飞鸟安居

齐鲁晚报 2020-01-13 05:01 大字

蓝天白云下,黄河奔流入海,广袤的芦苇荡里苇絮飘然,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珍稀鸟类自由嬉戏,天空中排成一字形、人字形的鸿雁结队远去……寒冬里,黄河三角洲生机盎然,焕发着别样的生态之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张九龙张园园

鸟类“国际机场” 让濒危鸟类安居

不久前,在安徽省池州市举办的2019年中国鹤类及栖息地保护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上,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鹤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中心负责人王安东深知,这个证书的分量着实“沉甸甸的”。

黄河三角洲位于东营市,以垦利区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海拔高程低于15米,面积达545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

黄河三角洲还是世界暖温带保存最完整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如今的黄河入海口处早已成了鸟类的“国际机场”,每年迁徙经过的各种鸟类多达600万只。“这里已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王安东说。

鸟类是生态环境优劣的“晴雨表”,这些可爱生灵的到来,直接体现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之优秀。其中,一些“贵宾”的到来,更为黄河三角洲增色不少。黄河三角洲有“中国东方白鹳之乡”和“中国黑嘴鸥之乡”之称,王安东解释,“这两种鸟类都很稀有。”

东方白鹳是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9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东方白鹳野生种群不到3000只,目前全球也只有不到5000只。王安东介绍:“东方白鹳自2003年开始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筑巢繁殖,到2019年6月底,保护区东方白鹳累计成功繁殖雏鸟1639只。”

如今,每年春秋季节,数百万只候鸟往返经过黄河三角洲,场面宏大,蔚为壮观。对生态环境“挑剔”的鸟类,用双足和翅膀选择了东营,同时也成为全球共享这座国际湿地城市的美丽使者。

关停300处生产设施 胜利油田退出保护区

一片芦苇丛中,立着一根印有“KD43—1”井号的蓝色标志杆,如果没有人刻意提醒,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口油井的生产现场。随着封井,这样的景色已持续了两年多。昔日抽油机轰鸣的井场恢复了宁静,曾经垒筑的井台被芦苇、碱蓬、麻布罗覆盖,丝毫看不出生产过的痕迹。

众所周知,胜利油田是我国著名的石油生产基地。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胜利油田共有2481处油田生产设施,其中核心区、缓冲区共有300处(其中陆域24处、涉海276处),实验区2181处(其中陆域1531处、涉海650处)。

几十年来,通过石油开采,胜利油田每年为国家、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发展需求变化,生态效益、绿色发展,成为包括胜利油田在内,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要点。

2017年,胜利油田主动提出,对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300处油田生产设施,将于2020年底完成关停退出及生态恢复,预计年产油量将减少近30万吨。截至2019年11月20日,这300处设施中,已完成封井退出189处(陆域24处、海域165处),完成退出计划的63%。同时,胜利油田还对位于实验区(陆域)的1531处设施,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完成了问题整改。对位于实验区(涉海)的650处设施,重新修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了防止反弹,封井过程中,严格执行滩海区域永久封井标准,分别对射孔段和套管上部进行了注灰封堵,在油层上部共注灰三个一定长度的水泥塞段,确保封井固井质量,达到永久性封井的要求。

不仅如此,胜利油田还注重做好施工现场防污染措施和安全措施,及时回收各类生产设施。封井完成后,及时组织地面设施拆除,彻底清理井场,疏松土壤,实施生态恢复。根据井场及站场所在区域未受油田开发干扰地貌情况,组织进行地貌恢复。

面临油田因富余水处置为难、湿地因生态补水发愁的局面,2013年1月,胜利油田、东营市人民政府、山东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施“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地层采出水及生态建设——孤东油田示范工程”。此举既可以实现采出水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又可以水保湿,以淡压咸,涵养人工湿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化解了发展和绿色之间的矛盾。

如今,保护区内,大量原本地表裸露、土壤重度盐渍化的盐碱荒地,变成了植物茂盛、鱼虾满塘的天然生态栖息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新闻推荐

垦利规范和完善权责清单工作

□董文升东营市垦利区开展规范完善全区权责清单工作,实现权责清单事项省市区“三级四同”,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开发区...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