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艺乡路

大众日报 2019-11-07 22:13 大字

□崔姗姗

开场曲《南鼓北斗》铿铿锵,喜庆的锣鼓敲起来,红红火火闹起来;歌曲《红歌联唱》颂党恩,一首首经典老歌深情演绎;舞蹈《共圆中国梦》舞出热情,舞出美好向往。精彩纷呈的节目将演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群众看得津津有味,全场气氛活跃。

这就是垦利区董集镇文化下乡的实况。

今年,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丰富和活跃辖区群众文化生活,董集镇把文化下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广大群众送上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每支队伍都安排了一场考试演出,各个艺术团都拿出了压箱底的本事,这样的机制有助于我们转变思想、转变作风,研究更接地气、更受欢迎的节目。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团也精心排练了好几个新节目,争取来个开门红。”呈祥艺术团负责人董广民感叹道。

今年,董集镇创新推出“逢演必考”评审机制,对报名参演的艺术团进行逐一评审,根据“考试”结果确定演出场次,把好文化下乡的第一道关卡。为了充分激发艺术活力,董集镇积极发动基层演艺团体参与,并邀请市内知名度高的艺术团加入,竞争空前激烈。目前,报名参演的5家艺术团体已全部接受评审。

“现在的节目越来越好看了,不仅有唱歌、跳舞,还有变脸、魔术,这些在城里都很少见到,我家孙子最爱看魔术,追着队伍看了好几场了。”杨庙社区的李大爷笑成一朵花。

面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董集镇在数量上较往年“来得更猛烈了一些”,除了每月5场以上的文艺演出,还举办了迎春晚会、秧歌展演、锣鼓大赛、广场舞大赛、庆七一颁奖晚会、曲艺专场等乡村艺术节系列活动10余场。不仅如此,作为山东曲协先进基层组织,董集镇发挥优势,鼓励创作,演出对口快板、唢呐独奏、评书小段、京东大鼓、戏曲、魔术、川剧变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节目,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样、村民喜闻乐见,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精神需求。

为了更好地保证演出效果,演出期间,董集镇组成督导组随机到现场进行抽查打分,并对在场群众进行意见建议征集,最终将抽查结果和意见汇总后反馈给艺术团参考。以群众满意为尺度量文艺精品,此举有效提升了艺术团表演的内容质量。

“以前演出的时候都是艺术团自己来演,演出效果怎么样,群众怎么想,根本都不了解。现在我们重点加强监督管理,随机抽取场次,和群众一起看演出,看看现场的反响,听听群众的点评,对确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提供很好的参考。”董集镇文旅办主任程永锋介绍。

新闻推荐

首届东营市乡村振兴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完美收官

记者李玲通讯员李秀报道为发现人才、培育产业、传承技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