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千年 琉光溢彩“淄博陶瓷琉璃文化展”开展

济南时报 2019-09-30 14:01 大字

为展现淄博地区陶瓷文化的千年传统与博山地区琉璃文化的传承创新,9月29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博物馆、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博山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窑火千年——淄博窑陶瓷文化展”、“琉光溢彩——博山琉璃文化展”同时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展期三个月。

400余件珍贵瓷器展现“窑火千年”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淄博地区发现的古瓷窑址分布集中、历史悠久、时代相连、自成体系,始于北魏,经隋唐宋金、元明清,延至民国,当代仍然是我国八大陶瓷产区之一,上下绵延一千五百余年,经久不衰,在我国陶瓷史上当属首例,是中国瓷器烧造史的一个缩影。琉璃是古代玻璃的称呼,中国琉璃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博山自古是中国琉璃(玻璃)的重要产地,有明清时代中国玻璃制造中心的盛誉,产品辐射到全国乃至国外,“北至燕,南至百粤,东至高丽,西至河外,其行万里”。

记者在省博看到,第19展厅《窑火千年》陶瓷展精心遴选了400余件代表性的珍贵瓷器,该展厅分为美成在久、美器何来、美器何往三大部分。“美成在久”部分完整呈现了淄博窑从北朝时期的创烧、隋唐时期的成长、宋金元时期的鼎盛辉煌到元明清时期的持续发展的历程。其中俗称淄博大鱼盘的鱼纹盘是最具特色的展品之一。另外,展厅中的黄绿釉狮形炉也特别引人注目,山东博物馆典藏部馆员徐波告诉记者,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最精美的黄绿釉狮形炉,是寺庙的定制品,其黄绿釉也是淄博窑最有特点的釉色。

同时,为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淄博瓷窑的重要历史地位与往日繁荣胜景,展厅中心的“美器何来”部分首次根据明清文献资料与考古发掘材料复原了完整的制瓷场景,详细介绍了从练泥、镀匣直至开窑的传统制瓷工艺流程,以及提高瓷器质量和产量的关键——窑具,其发展变化反映了制瓷工艺的变革。“美器何往”部分展示了东营垦利出土的文物与标本,表明了垦利作为淄博窑瓷器通往海外的陆海瓷路交接点,起到了扩大淄博窑瓷器商贸地域与文化中外交流的重要作用。

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

第20展厅《琉光溢彩》琉璃展展出了博山琉璃最有代表性的器物400余件,反映了博山琉璃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博山是我国元、明、清时期琉璃的制作中心,博山大街元末-明朝琉璃作坊遗址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琉璃炉作坊遗址,也是目前所知我国唯一一处元明时期琉璃作坊遗址,产品种类众多,具备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对研究我国琉璃历史意义重大。

明洪武初年,博山“颜山孙氏”家族“领内官,监青帘”,为宫廷制作皇家琉璃用品。自清康熙年间起,博山琉璃工匠应召,携带博山原料,赴京为清廷造办处玻璃厂制作宫廷琉璃。清光绪末年,山东巡抚周馥、胡廷干联合实业家张謇等人投资建立的博山玻璃公司是中国最早的平板玻璃厂,引进德国技术设备与技术人员,实为洋务运动在山东的实例之一,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新法制造琉璃之嚆矢”。至清末民初,博山的琉璃料货庄遍布国内各大城市,博山琉璃产品成为辐盖面最广的地方特产。新中国成立后,博山琉璃影响日益扩大,广受欢迎。

(新时报记者钱欢青)

新闻推荐

乔恩言调研五六干合排时强调 强化污染源防控 推动水生态持续改善

本报讯9月18日,副市长、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乔恩言带队到五六干合排进行调研。乔恩言一行实地...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