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经济开发区 聚力创新驱动 释放发展活力

东营日报 2019-01-27 21:46 大字

“装配式建筑,比起现有建筑体系具有节能、节材、环保、安全、工期、工程质量的巨大优势,可将工地上的农民工转变成工厂的工人,让建筑行业摆脱低效率、高消耗的粗放建造模式。”固泰尔公司董事长张洪涛在介绍其公司项目时说道。将生产出的叠合板、外墙、楼梯、综合管廊等混凝土装配式构件像拼插积木一样组合到一起就完成了一幢房子的建设。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实施的起步之年。在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年份,垦利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区域经济核心区,当好跨越发展火车头”的总体定位,抓住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有利时机,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乘着时代的东风开启了企业项目建设的创新之路。

企业做主体 为创新扫除障碍

垦利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和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深化产学研一体化联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引入“智能制造”、“智能产品”等新概念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工具,将信息化与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完成从“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的彻底转型。随着智能制造项目的深入推进,企业如同插上了“腾飞”翅膀,不断为转型发展升温加码。

在企业两化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下,企业创新驱动不断强化,催生出了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年度内新增省级以上政策盘子10项,市级以上21项,培育上云企业53家。其中,山东尤科斯石油装备有限公司、东营咸亨工贸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区仅此两家;九章膜入选全区唯一一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全区唯一一家省级瞪羚企业;大学生创业园获批全区唯一一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发药业获批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市级“四新”促“四化”企业;宝丰汽配获批全区唯一一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胜通钢帘线入选首批山东省绿色制造项目库和市级“四新”促“四化”企业;石大胜华新能源5000吨/年动力电池添加剂项目列入省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名单;明珠石油装备获批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垚坤模具获批市级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光学膜、三合、万达宝通获批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人才做支撑 为创新添柴加薪

经济发展依仗着人才驱动,新一轮的经济转型指引着开发区逐步走出劳动密集型发展阶段,为更好地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营造环境,开发区积极完善“书记领导、副书记负责、各科室分工、具体责任落实到人”的人才工作机制,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共同研究推进人才各项工作,并在垦利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山东大学(威海)技术成果转化实验中心”,为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实践基地,促进成果转化。依托万得福、宝丰汽配等重点企业着力搭建人才创新、科技转换系列平台,该开发区目前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个。

“我们不仅要向外引进人才,还要向内不断挖掘人才,让开发区能有不竭的内生动力,使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创新。”开发区(兴隆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范克海介绍,开发区一直坚持向外引进人才,创新引才方式和引才机制,着力引进职业经理人等高级管理人才和专家学者等高端科研人才;坚持向内挖掘人才,借鉴德国“双元制”先进职业教育模式,打造校企实训基地,培育一批本土的“白蓝金粉领”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对于垦利经济开发区来说,走先进制造的路没有尽头。推进创新项目的建设,为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变提供样本,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供给。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助推下,垦利经济开发区各企业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强化品牌兴企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拉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垦利经济开发区将着力下好创新发展“先手棋”,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发展,向创新要动力,书写创新驱动的新画卷。(姜竹艳 王丹琪)

新闻推荐

东营七处普法阵地荣获全省法治示范基地命名表彰 打造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阵地

陶然法治文化公园。本报1月21日讯(记者吕增霞)近日,山东省普法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命名第三批“全省法治...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