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补短板,创品牌。东营市政协 以新时代新作为书写履职新答卷

大众日报 2019-01-24 10:03 大字

◆2018年,东营市政协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按照“提高质量、补齐短板、打造品牌、增强质效”的工作要求,围绕发展大局协商议政,关注社会民生献计出力,致力生态环保监督建言,政协组织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攀升,为新时代东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魏东李广寅

本报通讯员高杰王国顺

“月度协商”名片闪亮

“目前我市农业发展正处于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重要时期,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长期关注东营市农业发展的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刘裕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全市农业发展的“短板”。这是2018年4月20日,东营市政协召开首次“月度协商”座谈会上的一个画面。首次月度协商座谈会上,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与市政协领导、农业界委员们,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了面对面的界别协商。为了准备这次“月度协商”座谈会发言,刘裕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深入一线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研,找到了制约农业改革发展的症结,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次以农业为核心的协商,激荡起献策东营农业发展的智慧浪花。会上与会人员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互动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次月,该市政协以“月度协商”专报形式,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协商报告》,主要领导随即批示相关部门研究落实,并在制定工作意见中吸收采纳。

围绕农业献计献策仅仅是2018年东营市政协月度协商的工作内容之一。记者了解到,为切实做好2018年政协协商工作,不断提高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东营实际,该市政协年初制订了月度协商工作计划,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的专题协商议政,围绕“人口集聚与东营区域经济发展”这一前瞻性课题举行的常委会专题协商议政等,一个个促进发展的惠民建议举措从这里生根、发芽。

一年来,东营市政协坚持把推进协商民主实践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着力发挥月度协商平台效应,先后围绕人口集聚与东营区域经济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等开展协商活动10次,6位市政府领导、29个部门单位、400余人次参加协商,70余人专题发言,就一系列重要问题达成广泛共识、提出对策建议,协商广度、密度、深度更加凸显,成为委员与党政沟通交流、凝聚共识的机制化、常态化平台,有效解决了协商随意性和形式化。

民主监督凝聚发展正能量

2018年8月8日,东营市政协生态环境保护督查调研组四个组集体行动,分别到东营区、垦利区、广饶县及溢洪河水质提升工程等地进行了现场督查。调研过程中,东营市政协选择有专长的市政协委员参与督查调研履行监督职能;聘请环保专家参与现场解决专业问题,同时借助环保检验机构,提高督查调研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新闻媒体记者随队调研采访,积极发挥舆论监督的“啄木鸟”作用,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公开曝光,进一步增强了监督力度,为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再添动力砝码。

生态环境关乎东营存续发展、民生福祉。东营市政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回应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把生态环保治理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长期关注,持续跟踪,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东营监督建言。面对生态环保新形势新任务,东营市政协把市委交待的月度环保督查调研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监督责任,全力抓好落实。注重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靶向发力,围绕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每月开展一次督查调研,并适时组织“回头看”。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向市委报送5期专报,提出30余项突出问题,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一批突出问题的整改。

当前,东营市正处在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至关重要。去年以来,东营市政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扛起政协的责任担当,履行好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努力为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开展月度环保督查调研,是市委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市政协实施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内容和创新载体。另外,着眼协商式监督的性质定位,立足提高组织化程度,东营市政协探索开展专项监督、委派民主监督小组活动,着力补齐监督短板,重点就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保治理、司法领域综合改革、全民智慧阅读等,开展经常性、集中化监督,有效助推党政决策部署落实和部门单位工作改进。

为民实践铸就履职品牌

东营市政协立足提质增效,抓住专题调研、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三项基础性、经常性履职工作,积极改进提升,推出系列创新举措,着力打造特色履职品牌。

专题调研是政协履职的重要形式和基础工作。近年来,东营市政协坚持把专题调研作为履职重点,突出质量实效,坚持少而精、专而深,优化调研队伍组成,改进调研方式方法,注重利用考察成果,善于借助“外脑”,增强了调研建言的精准度,形成了一大批优质调研成果,为党政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充分展现了政协话语权和影响力。

围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思想大解放、破解体制机制矛盾、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等建议,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相关部门立项分解、研究落实。针对市委交办的推进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油地校深度融合发展等两项重大改革调研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咨询论证,分别从石化产业基地发展方向、体制机制改革和油地校融合发展工作机制、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为市委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出台了系列改革举措。关于加快全市医联体建设,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关于东营综合保税区设立B区的对策研究;加快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一系列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东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为新时代东营谱写了新篇章。

提案质量直接关系到提案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参政议政的成效,市政协提案委紧紧抓住提高提案质量这个“着力点”,化被动为主动,开展了重点提案培育和提前征集大会提案等工作,努力在提高提案质量上出实招,求实效。政协的提案工作突出抓好立案审查关和重点提案培育督办等关键环节,带动提案整体质量和办理质量“双提升”,全年250件立案提案全部办复,满意率100%,关于开展民生综合保险、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建立完善医养结合工作体制机制等一批重点提案,得到较好办理落实。

此外,东营市政协坚持把反映社情民意作为政协一项富有特色的重要工作,强化质量意识,增强工作实效,实现数量和质量双提高,打造成了政协履职的亮点和品牌,为党政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一年来,东营市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市委、市政府《社情民意》内刊30期,报送省政协并被采用240余篇,在全省政协系统考核中位居前列并受到表彰,关于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新型政商关系健康发展、规范危化品罐式车市场等一批重要信息,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批办,充分发挥了信息“直通车”作用。

新闻推荐

民生工程扮靓美丽乡村

□通讯员邢晓宇记者李广寅报道本报东营讯“以前做饭用柴火,厨房里烟雾缭绕,很不卫生。如今农村都逐渐用上了...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