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挥 书道尚矣 学书随笔之十
□夔子
古人作书、作画、作诗、作词、作文,通通以一个“作”字了结。如今有了区别,作诗、作词、作文仍用“作”字,而“作画”称为“绘画”,“作书”呢,则称为“创作”。
其实,据《说文解字》讲,“作”,起也;《辞海》说得更明白,“作”的第三种解释是“创作,撰述”。说明古人的“作书”和今人所说的“创作书法”是一回事。“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创作书法,或自我遣兴,或感惠徇知,或展览示人,总有一个基本目的。
为达此目的,就要构思,确定书写内容,“先文而后墨”就要选纸、选笔、选墨,在神怡务闲时挥翰,这就是书法家们常用的构思、过程和结果的三段流程。
诗文,对于书法家来说是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要理解诗文意境,使它和墨韵高度契合,文境、墨韵,交相辉映,犹如音乐中的词和曲一样,成功地创作出一幅幅群众喜爱的书法作品。
正好我近日有一次书法创作经历,花了十多天工夫,为本社新建食堂创作了一批书法作品,计有20余幅,如实写来,蛮有兴味。
今年重阳节后没几天, 社长何南观同志,请本社在达的几十名离退休老同志在新建的“新闻廉政食堂”聚了一次餐。餐后还请几名老同志参观了一下食堂,并托我写几幅书法作品加以装点。新建的“新闻廉政食堂”是报社的惠民措施之一,投资近两百万,食堂面积达470多平方米,宽敞、简洁、明亮,各项设施齐全,饭好菜香,品种多样,且收费低廉,深受广大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欢迎。
我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因为我平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新闻工作,终身与新闻为业,以报社为家。达州日报社是在改革开放40年中成长起来的,经历了说不完的曲折和艰辛。南观同志主持工作以来,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紧跟时代步伐。目前报社政通人和,发展势头良好。
为了搞好这次书法创作,我又和几名相关的同志查看了一次食堂,形成了一个基本构思。我想,作品要接“地气”,贴近“食堂”、“廉政”和“新闻”的实际,营造欢乐和谐的气氛,同时又要雅俗共赏,还要做到有思想内容和时代气息,起到加油鼓劲的作用。
于是,我搜肠刮肚,努力搜寻了一批诗文。例如:毛主席词《沁园春·雪》,《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资治通鉴》“民以食为天”;《史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商君书·垦利》“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以及明末思想家,达州先贤唐甄有关节俭的警语:“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得”……还选了“报业千秋”“江山如画”“春华秋实”“惠风和畅”“海纳百川”“敬业和群”等词语。
我的一首旧作:五律《岁暮杂吟》:“年暮事偏盈,未酬萦我心。作书还旧债,唱和自沉吟,无冕勤思过,有文功欠深。老来愧饷厚,岁晏理余金”也忝列“末座”。
家中纸笔墨砚常备,纸都是陈宣。羊毫,宜书软纸,狼毫,宜用“转笔“。
形式,我选择了中堂、横幅、条幅、斗方、长卷、对联;字体,我采用了正书、行书、草书、隶书。时间,我选择在心情舒畅,神定气足时书写,笔墨相发,一挥而就。最为满意的当属横幅《沁园春·雪》,这是我最喜爱内容,曾多次写过,轻车熟路。纸长为丈二,我秉承诗意,踩着吟诵的韵脚,尽情挥洒,作品有大气磅礴之势。
古人说,做书要“文墨兼优”,由于我才力不济,不敢奢望。但我敢肯定,这批作品“文”是优的(鄙人拙诗除外),“墨”也不至于使就餐者“喷饭”。创作之余我很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但我深知“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真理,还要不懈努力,继续把读书放在第一位,以书养字,余年争取在学书法的道路上有更多的斩获。
唐朝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谈到文章和书法的关系时说:“文章发挥,书道尚矣”,堪称至理名言!文章书法,相得益彰;学问养字,至高无上。
愿我们在学书路上一道向前。
新闻推荐
世界粮食奖获得者崔振岭: 帮助农民兄弟致富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新闻事件:2018年3月7日,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崔振岭教授参与的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取得的新成...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