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带头拓宽农民致富路
□记者李广寅通讯员于亚琼报道
本报东营讯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七村是传统水稻种植村,3300余亩的耕地上种植着1200亩稻田。最近几年,传统的分散种植经营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七村的水稻种植面积随之减少。
水稻种植是村子几十年来的优势产业,面对诸多发展瓶颈,如何将产业做成优质产业?七村坚持“党支部引领带动”的主线,探索出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致富路。“村子通过走访调研考察,确定探索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投资80余万元成立生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村民276人入社开展水稻科学种植,投资196万元,建设‘优质高效水稻科技生态示范园’,开发试验田1200亩。”七村党支部书记董升华介绍说,随后他们村里又建成大米加工厂,如今生产的“入海口”牌有机富硒水稻供不应求。
总结村子发展的成功经验,董升华介绍,党组织就是合作社“助推器”,是村子发展的基础。在党员的模范带领下,生金水稻合作社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效益已开始显现,广大社员收益显著增加,仅水稻种植,社员人均增收突破2000元。规模化生产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合作社运作,社员亩节省生产成本281元。
在七村,伴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党组织的作用发挥越加明显。随着合作社的发展,不断扩大规模,产品销售渠道成为一大难题,在党支部和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七村拓展销售渠道,积极落实产品订单,提高市场竞争力,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降低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党支部还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意,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合作社的有机结合和延伸,放大了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条上“兴村富民”的模范和堡垒效应,提高了农民及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规模化,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维护了村镇的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垦利街道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面铺开美丽乡村建设,拓展农民致富路径。借势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园区规模化建设,积极发展“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积极推行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模式,提升现代农业合作社运营水平;同时加快推进农业品牌高端化,放大民丰社大米、黄河口蜜桃、香瓜、三合情鸡蛋、新立冬枣等名优特农产品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新闻推荐
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是东营刚刚获得的生态保护新名片。“荣誉实至名归,为东营感到骄傲和自豪。”东营区胜利街道孙家湿地...
垦利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垦利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