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让天下一家亲

黄河口晚刊 2018-08-03 11:10 大字

又是酷暑,市中心血站的血液存量又一次迎来了考验,同时接受考验的,是东营这座城市市民的爱心。

7月31日,一家亲餐饮有限公司下辖的三家餐饮门店组织60余名员工进行无偿献血,在这样的大热天里,他们的爱心在涌动、他们的热血在涌动,为这座城市中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献出了无私的爱。

无偿献血是一项不间断的事业,需要更多执著的人参与其中,不论是企业员工还是血站职工,都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们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尊重与敬畏,源源不断的热血,正在串联起城市的爱意。

天儿真热。比天儿更热的,是爱心,是热血。

一家亲 传递爱的接力棒

7月31日上午,一家亲餐饮有限公司三个店的员工们早早来到筷乐时代店,等待献血。“这是我们第一次组织献血,员工们的积极性很高,三家餐厅一共有60多人报名参与,今天早上我们特意给员工们准备了鸡蛋、火腿、牛奶等早餐。”一家亲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兴刚说。

22岁的尹长宏任职于一家亲食尚餐厅,听到献血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除了像尹长宏这样的年轻人,在一家亲筷乐食代面点岗位上工作了四年多,已经52岁的芦桂兰也参加了献血,“昨天我刚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员工查体,身体好就献血,年龄不是问题。”说起为啥积极报名参与献血,芦桂兰的话里透着朴实,也透着豪爽。

对于一家餐饮公司来说,员工的归属感是公司发展中最重要的内驱力,一家亲餐饮有限公司把亲情化服务的企业文化做足,他们不但在各个门店内推出亲情服务,还把这份亲情延续到社会上的许多公益活动中,延续到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中。“前天我到商贸城送外卖,就给在路边休息的环卫工买了几瓶水,大热天的,太不容易了。”食尚餐厅的总经理孔祥达说,公司的亲情文化让员工们把顾客和外人当亲人成为了一种习惯。

尹兴刚说,今年是一家亲餐饮有限公司成立18年,在这18年里,员工们接过公司对员工的诚心关怀,又把一份份爱心回馈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爱的接力棒就这样传递着,而且还将一直传递下去。据了解,当天上午,一家亲餐饮有限公司共有45人成功献血,献血量达11600毫升。

一名司机的“特殊”使命

在无偿献血现场,有一位中年男子始终在忙碌着:为献血者倒水、填写献血证、发放纪念品,还要回答无偿献血者的一些疑问,他就是这次团体献血活动的联系人、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司机刘增泉。

46岁的刘增泉是一名退伍军人,2015年才被聘用到市中心血站做了一名司机,这样一来,刘增泉便与无偿献血结下了特别的缘分。

司机的职责是开车,但刘增泉开的是一辆特别的车———采血车,这也让他的工作内容丰富了许多,他找到了司机以外更特殊的“使命”——— 做无偿献血宣传员,并积极联系那些未列入应急献血计划的单位,组织他们进行无偿献血。

周一、周三、周五、周日,到垦利区的无偿献血点,周二、周四、周六到河口区的无偿献血点,这是刘增泉一周内需奔赴的“战场”,平时早出晚归,休息的时间特别少,但他还是在工作之余挤时间联系能够组织献血的、未列入应急献血计划的团体和单位。“刚开始,是向战友、朋友介绍无偿献血,也动员他们来献血,当成功联系到第一家献血单位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刘增泉说,随着全社会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断增强,现在参与无偿献血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了,这是他最愿意看到的。刘增泉有一个爱心电话本,都是平时跟献血者聊天的时候,特意问一下献血者的单位,并留下联系方式,需要的时候就会联系看看是否能组织团体献血。据了解,截至目前,刘增泉已经成功联系了20多家单位团体组织无偿献血,近600人参加献血。

采血者与献血者的无缝对接

2016年,东营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科长薄其芳被评为——— 山东省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她坚持无偿献血22年,个人献血量达到18600毫升。在东营市中心血站,薄其芳不是个例,市中心血站的90多名职工中,有80%以上的职工参与过无偿献血,他们对待无偿献血这一事业,有着同样的满腔热血。

平日里,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完成采供血业务,为献血者和用血者服务,但到了供血紧张的时候,他们会立刻变身成献血者,撸起袖子,献出鲜血。多年来,无偿献血早已从一份工作内化成为了流淌在血站人血液里的使命。仅2017年,市中心血站就有31名职工参加无偿献血,共献全血6800毫升和16个治疗量的血小板。而且他们不光自己献,还发动身边的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服务科副科长徐洪果也主动利用休息时间联系了五六家爱心单位组织团体献血。

不管你是餐厅员工还是司机,不管你是哪一行业的人,不管你在世界哪个角落,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你我不相识,但可能流着相同的血;你我不一样,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者就是爱的使者,无悔地传递爱心接力棒,从此,让天下人相亲相爱,成为一家人。

(记者 李静 陈明慧通讯员 张森)

新闻推荐

垦利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村级博物馆传承好家风

□记者李广寅通讯员盖智广报道本报东营讯“以前的时候,在有文化底蕴的家庭,大门口常常会挂着‘耕读传家\...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