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善:把良心买卖做“精彩” ——弘扬企业家精神 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专访
本报记者 王文朋 通讯员 程晓晓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东营企业,山东万得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名字却很洋气,万得福——— wonderful,这个英文单词意为“精彩的,绝妙的”。能取这么洋气的名字,和董事长刘季善的“留洋经历”有一定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次经历,才让刘季善和万得福结缘。山东万得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7月,在刘季善的带领下,逐步发展为集大豆精深加工、肉牛繁育、国际贸易、物流仓储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企业想发展,一要有信心,二要有信誉”
1989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后,刘季善来到垦利炼油厂工作,并迅速成为业务骨干,先后担任延迟焦化车间主任,重油催化车间主任,东营华德利玻璃棉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1999年,刘季善先后赴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学习深造。学成归来,刘季善临危受命,被安排到了顶力食品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
顶力公司主要生产大豆蛋白及相关豆制品,当时运转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企业濒临破产。刘季善仔细分析了现状:公司产品市场前景还不错,问题出在了管理和生产环节。刘季善通过多方努力,请来专家及时维修了公司的设备,迅速恢复了生产,并慢慢打开了销路。回顾这段经历,刘季善感慨颇多:之所以迅速恢复生产,目的就是要让员工尽快树立信心,觉得公司前景光明,继续干下去也有前途。
2001年,万得福正式注册成立。作为一家由国有企业顶力公司改制而来的企业,成立之初,刘季善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仍然是帮全体员工树立信心,“有了信心才能转变观念”。刘季善先给员工“断后路”——砸碎铁饭碗,不许再像以前一样混日子,再给员工“找出路”——通过入股的方式,把大家的未来“绑”在企业上。这样一来,员工们的信心凝聚了起来,干事也有了积极性。时至今日,刘季善还是经常告诫员工要转变思想观念,凡事不能等靠要,幸福生活要自己争取:“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经营企业这些年来,刘季善总结出了一套经验:“企业想发展,一要有信心,二要有信誉。如果说对内靠信心,对外就要靠信誉。”作为一家从零开始的企业,万得福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尤其是信誉。在刘季善眼里,信誉是比真金白银更好用的商海通行证。企业刚起步的时候,有一次在饭店接待客户,想签单时却遭到了饭店的拒绝,其实花费不过几十块钱。“饭店觉得我们是小公司,也没啥信誉,因此对我们不信任。”这件小事对刘季善触动很大,也让他下定了要诚信经营、打造企业信誉的决心。刘季善嘱咐公司的财务人员,只要账上有钱,务必及时支付采购款。由于每次都能按时结账,慢慢地积攒下了良好的口碑,后来,很多供货商都是放心地直接把大豆拉来,并留下一句“先用着就行”。这些年来,不管是采购原料,还是偿还贷款,万得福从不拖账欠账,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积累起了信誉,为长足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
“企业一直顺风顺水,那就离倒闭不远了”
在万得福的产品展示中心,一位参观者品尝了一块豆腐干之后大呼美味,当得知这是用豆腐粉直接加工而成的不禁感叹:“难以置信!”
传统的豆腐加工过程分为大豆研磨、滤渣、点卤、压制等多个步骤,由于程序繁多,导致产品质量把控难度增加,同时产生的废水受制于工艺、规模等因素难以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在与下游企业对接过程中,多位客户反映了这一问题,这让刘季善看到了商机。随后,万得福迅速攻关研发出了豆腐粉,只需加水便可一步制出豆腐。豆腐由此实现了规模化、工业化生产,不仅生产效率增加,而且提高了品质,还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为什么会产生研发豆腐粉的念头?刘季善的回答是:“经营企业时刻要有危机意识。如果企业一直顺风顺水,那就离倒闭不远了,因为这样的企业往往反应迟钝,难以把握商机。”
危机意识,短短四个字,却道出了刘季善的经营智慧。虽然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万得福一直在积极研发新产品,努力开拓新市场。包括豆腐粉在内,万得福把大豆加工成了大豆酸奶、豆腐脑粉、素牛排、传统豆干等诸多意想不到的产品,甚至素肉产品的口感做到了“以假乱真”。
2009年,万得福蛋白生产线开始推进全自动化生产操作;2011年10月,整个万得福工业园区的规范化、自动化发展拉开序幕;2013年8月24日,万得福发起设立垦利汇利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万得福资本管理迈向又一领域……万得福一次次的提质增效、升级转型,其背后的支撑理论都是刘季善一贯倡导的危机意识,“企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所以要提前做好预案,一定要早行动早转变”。2015年,刘季善敏锐地觉察到了经济形势的转变,万得福及时研发新产品、维护现金流、整合无效资产。在很多同行尚未意识到危机到来的时候,万得福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正是由于强烈的危机意识,万得福才能在刘季善的带领下,稳扎稳打,多点布局,不断升级,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企业,逐渐发展为下辖10个子公司,集大豆精深加工、肉牛繁育、国际贸易、物流仓储、金融信贷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如今的万得福,不仅可以提供产品原料,还能系统性地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现在,面对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课题,刘季善仍然坚持要有危机意识。他说:“我们不能等到企业走投无路了再想办法,而是要主动变革升级。”发展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要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为了进一步发展,万得福实行了流程再造,刘季善要求员工抛弃过去的工作习惯,通过提高认识和严格管理,让职工努力适应新的流程和标准,进一步提升管理机制和生产流程。很多中层领导因为不适应新要求,被强制学习培训,“如果培训仍旧不能适应,那就换人”。
“你的出发点,决定了你的目的地”
在刘季善的办公室,有一幅书法作品“积善成德”,这个成语出自《荀子·劝学》,其含义是善行好事,长期积小善为大德,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对于企业家的“善”,刘季善有着自己的理解。
刘季善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要有责任和担当,不管是对自己的员工,还是对客户。他说:“你的出发点,决定了你的目的地。”每个企业领导者做事方式都不一样,表面看似“工作风格”,其实质是“出发点”。当年,刘季善学成归来就被安排到近乎瘫痪的顶力公司,满腔热血和眼前的烂摊子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内心非常纠结,但是一想到公司上上下下一大家子人等着吃饭,刘季善毅然扛起了这副重担。
刘季善说:“如果企业经营者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很可能就会不择手段。食品行业是一个良心买卖,企业更要努力去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当下,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之争尚无定论,为了产品安全,万得福始终坚持选用非转基因大豆。为保证产品质量,在产品质量关的把控上,苛刻到极致,从质量体系建设、生产控制、出入厂管控、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等各个方面,从严把关。从大豆到成品要经过原料地、入厂、生产、出厂四道严格的非转基因检测,其中仅在入厂这一关检测中,一车大豆就要取40个检测样品。仅是这四道非转基因检测,平均每吨大豆就要增加约四十元的成本。
转基因检测只是一个缩影,这些年来,万得福通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6S现场管理、精益TPM项目管理等质量管理活动,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高水平之上。严格的质量把控,也让万得福得到了回报。很多客户在参观完万得福的生产线之后,立马变成了万得福的“铁杆粉丝”。康师傅、鲁花、海天等多个业内知名品牌和万得福建立了合作关系,万得福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被上海68所高校、山东大部分学校及欧美和日韩的食品厂指定为专业供应商,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蛋白系列产品远销美国、巴西、德国、南非、澳大利亚、韩国、日本、荷兰、印尼等50个国家和地区。
万得福不仅注重产品质量安全,还重视对环境保护。立足对大豆的“吃干榨净”,万得福新上了沼气发电设备,利用废水制备沼气进行发电,既减少了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又取得了新效益。这些在刘季善看来,都是企业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围绕大豆深加工,为人类、为动物、为微生物、为大地提供蛋白营养,为农民劳动价值的实现做出最大贡献。”这是万得福的企业使命,刘季善解释说:“有了这个使命,我们既感到责任重大,也看到了无比广阔的发展远景。”
新闻推荐
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级一班张皓宣哇!好开心,好激动啊!今天,老师宣布,我们的《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书香剧要正...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