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筑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纪实

东营日报 2018-05-25 10:51 大字

本报记者 陈莎莎 通讯员 顾海军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性论断,明确提及“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充分体现出党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

质量,已经成为撬动发展的关键点。

守护质量安全,质监人责无旁贷。近年来,全市质监系统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质量强市战略为统领,深入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不断夯实质量基础,全力保障质量安全,持续提升质量水平,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检查抽查安全之弦长紧不松

2017年9月6日,两名特殊的人员入驻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在一天的时间里,从管理体系到装备工艺,从质量控制到生产许可,从产品检验到人员配备,他们对企业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各个方面,逐项查、挨个看,从头到尾捋了个遍。同时,对于查找出的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他们帮助制定了整改完善方案。

这两名人员可不一般,他们是市质监局专门从省里请来的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专家。

“这次来我们企业检查的都是省内炼化行业方面的专家,对于我们企业来说真是件大好事。专家们层次高、覆盖面广,检查得很仔细,既肯定了我们工作中好的做法,也指出了我们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于我们查缺补漏、整改隐患,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今后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质检部有关负责同志这样告诉记者。

垦利石化是东营市众多享受到专家上门“把脉问诊”服务的企业之一。2017年9月以来,市质监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山东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有限公司组织相关领域生产许可证审查员、质量管理专家对全市炼化企业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危化品包装物、电线电缆、水泥等五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双随机专家检查。这次专家检查,共检查炼化企业18家、食品相关产品企业9家、危化品包装物企业13家、电线电缆企业6家、水泥企业4家。

“对于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将结果及时通报县区相关部门,由县区相关部门督促企业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完善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并按照期限要求,将问题建议逐一落到实处。截至目前,所有问题建议已基本整改完毕。”市质监局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邀请专家为企业“号脉会诊”,正是东营市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采取的举措之一。除专项检查外,东营市市县两级财政还安排专门经费,每年分2次,对全市车用汽柴油生产企业实施全企业、全品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时了解掌握炼化企业质量状况,发现和查处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维护车用汽柴油产品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其中,2016年先后对全市42家(次)炼化企业生产的79批次车用汽柴油开展了监督抽查,合格率为100%。2017年,专门组织开展了全市炼化企业成品油质量提升情况的专项抽查,先后对全市57家(次)炼化企业生产的125批次车用汽油、车用柴油、普通柴油进行了监督抽查,抽查合格率为100%。

守护质量安全,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为及时分析排查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加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组织开展好隐患整治,推进全市质监系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市质监局先后制定《东营市质监系统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实施方案》《东营市质监系统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以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为底线,综合运用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监督抽查、执法打假等多种措施,全面彻底收集分析排查和整治辖区内的质量安全隐患,努力做到不忽视任何一个领域、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不漏掉任何一个疑点,着力把各类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每年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一般自年初开始,至年底结束,贯穿于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始终。”市质监局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评级评价企业要分“三六九等”

石油化工产业是东营市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品质量状况更是关系国计民生。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取得车用汽油生产许可证的炼化企业18家,约占全省的40%;全市原油加工能力达到7000万吨,约占全省的41%,占全国的10 . 8%。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期,东营市石化企业同样面临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考验。

去年以来,市质监局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要求,把严格组织开展好产品质量评级评价活动作为助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对包括炼化企业在内的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开展集中评级评价活动,将企业划分为优中差三个等级,分别采取扶持、整改以及关停等相应监管措施,有效推动了全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产品质量评级评价,标准是关键。围绕关系产品质量安全的质量基础、质量标准、质量检测、许可管理、品牌建设等7个方面,东营市细化了24项具体评级指标体系,着重突出了关系质量安全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标准执行情况以及履行产品质量出厂检验把关责任等方面的指标设定。设置了无证生产、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等4个方面的一票否决项,以严格的质量评级标准规范引导化工生产企业强化日常质量管理,主动实施转型升级。

为确保评级评价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市质监局出台了《关于做好东营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第二轮评级评价中产品质量评价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事关产品质量评级评价工作效果的中介机构选聘、重点时间节点、企业调查摸底以及违法违规问题处置等进行了具体规定,明确了应该重点把握的原则和工作要求,加强了评级评价过程中的调度指导,保障了产品质量评级评价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产品质量评级评价中介机构的选聘事关评级评价工作成败。围绕规范中介机构选聘,市质监局出台意见,重点对选聘中介机构的条件、程序等进行了细化要求,突出有相应的工作经历和有能力组织相关领域评价专家等条件要求。各县区质监部门通过发布招投标公告、组织公开竞标等方式先后确定了山东省质量技术审查评价中心有限公司、中检集团山东分公司等5家中介机构开展产品质量评级评价活动,保证了产品质量评级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

截至目前,全市化工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评级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先后对670家化工生产企业实施了产品质量评级评价。

示范引领质量提升倒逼转型

2017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复,同意东营市创建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自2016年以来,东营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积极组织实施炼化企业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升级,努力争创国家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有效促进了全市车用汽柴油产业的整体质量提升。

而选树标杆,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正是东营市创建示范区、推动炼化企业实施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按照企业质量意识强、管理水平高、产品质量好、行业内有影响的原则,在充分开展调研、广泛听取专家检查中各位专家意见、征求部分炼化企业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东营市把海科化工集团作为“东营市创建国家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标杆企业”进行了命名通报,为炼化企业选树了榜样。近年来,该集团在成品油产品生产和销售上瞄准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方向,以创新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着力推进产品质量升级。2009年,它提前5年实现国Ⅳ标准汽油稳定生产,成为全国地炼行业首家完成标准升级的企业;2013年,它又提前3年实现国V标准汽油批量生产,同样是国内首家完成标准升级的民营炼化企业;2015年,它又成功实现国V车用柴油质量升级目标,比国家规定的升级时限提前3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场技术升级、设施改造、质量提升的竞赛正在东营市炼化企业如火如荼开展。利华益投资42亿元建设260万吨/年重油加氢及油品质量升级项目;万达天弘投入5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升级,其中检测设备投入1600万元;海科瑞林改造升级投入1 . 5亿元,新增检验检测设备投入786万元;石化总厂投入1 . 37亿元,新增检验检测设备投入915万元……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18家主要炼化企业围绕成品油质量升级而进行设备改造共计投入约107 . 8亿元,为全市成品油质量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7年4月13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国首个《车用汽油》《车用柴油》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会上,东营市8家骨干地炼企业发出倡议,率先执行在硫含量、辛烷值、重金属含量等方面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汽柴油团体标准,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同年9月,全国首个节能清洁车用汽油团体标准正式通过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该标准由东营质量协会会同东营市重点龙头企业,结合全市石油炼化行业实际,依托东营标准化信息所标准化服务技术支撑,参照国家标准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外采内控指标制定。这次发布的节能清洁车用汽油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清洁车用汽油标准的空白,有利于促进企业按既定标准组织生产,是提升汽油产品质量水平,实现节能环保,推动炼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东营地炼,正逐步走向一条依靠质量和品牌的发展之路。国家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的创建,将有效推动全市炼化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市车用汽柴油产业整体质量提升。今后,东营市将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市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优于国家标准要求,示范企业主要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组织企业积极争创东营市市长质量奖,顺利通过国家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验收。

新闻推荐

垦利区胜坨中学以仁爱之心托起青少年的明亮青春

本报讯2680名学生,210余名教职工,这两个数字,任谁都很难将其与一所乡镇中学联系起来,而这正是垦利区胜坨中学目前师生的数量...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