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大米香飘四方
本报记者 赵尔靖
品牌荣誉:
199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无公害食品”,并上了第十一届亚运会运动员的餐桌。
2011年,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2012年,入选东营市十大名优农产品。
2017年,入选山东第二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黄河口的土地里能长出这么好的水稻,确实出人预料。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批引进试种水稻的垦利农户真的不会想到,原本靠它填饱肚子的粮食作物,会走出“家门”,以“黄河口大米”的地理标志产品享誉全国,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成长为一张凝聚着黄河口地域特色的城市绿色名片。
好米出自新淤地
“1972年,民丰公社在黄河堤坝上建起扬水站,开挖了一二三分干,村内引来黄河水,开发种植水稻。垦利街道办事处六村当年开发种植水稻350亩,水稻亩产量达350公斤,村民自此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垦利乡村概览》一书中,对于水稻种植,六村村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作为水稻的主产区,垦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引进试种,七十年代末逐步扩大到2万亩左右,至1992年便达到了18万亩。后来受黄河断流影响,水稻面积萎缩到不足10万亩。近年来,随着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兴建,黄河水情得到有效改善,垦利区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去年种植面积达到了20万亩。
地域文化专著《黄河口文化旅游》一书对黄河口大米的赞美毫不吝啬,“颗粒饱满,白中透青,晶莹剔透,如粒粒珍珠,无论蒸、煮,清香可口,回味无穷。”这些描述并不夸张,在当地很早就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稻米”。黄河口大米口口相传的优秀品质,恰恰是得益于独特的自然优势:
大米产区属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位于北纬37度,与全球顶级水稻区日本新潟、韩国水源同一纬度,是世界公认的“水稻黄金纬度线”。这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且多集中在夏季。而水稻“孕穗晒米”的关键时期,少阴多晴、昼夜温差较大,非常适合优质单季稻种植。
作为唯一的农业生产用水资源,黄河水中的泥沙含有多种有机质,既是保障有力的充足水源,又是营养丰富的天然肥料,适宜于水稻栽培,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黄河新淤地的重碱被黄河水压下后,少量碱会残存土中,这对于水稻品质的形成同样是一个有利因素。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称为“粳米中上乘品”的黄河口大米便登上了京、津两地市民的餐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东营日报》曾刊发《东营大米俏销京城》的消息,报道当年大米在京津热销的火爆程度。
谷场处处打稻忙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东营属于单季粳稻产区。从插秧时的“水刺新秧漫漫平”,到抽穗开花时的“落日漠漠稻花香”,再到收割稻禾后的“村北村南打稻忙”,黄河口大米在成为“盘中餐”之前要经历春、夏、秋三季的漫长孕育,这更赋予了它与各地大米“打擂台”比美、比质、比口感的积淀与实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垦利承担了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下达的10万亩水稻开发项目,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稻的种植、良种繁育、技术研发创出了一条成功道路。那一望无际的荒碱地,在东营人的努力下,竟变成了“稻菽千重浪,金色万里长”的江南实景。目前,东营市水稻栽培的品种主要是“武育粳3号”、“圣稻15”、“圣稻16”、“盐丰47”、“阳光200”等优质高产新品种,通过先后推广实施汛期植稻、旱育大秧、稀落谷育壮秧及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优质水稻种植技术日趋丰富。尤其是近两年,垦利区承担实施了国家水稻机械育插秧项目,年均推广机械育插秧面积2万亩,为水稻实现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据垦利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垦利亩产水平达到552.8公斤,总产稻谷10.89万吨。
稻谷属于原粮,加工成为白米之后才能食用,每到收获季节,随处都可看到用于脱粒的“谷场”。在垦利区垦利街道利泉村村民郑梦玉的儿时记忆中,俗话又叫“打场”的打谷场面热火朝天,有割稻子的、有用水泡过的稻草捆稻个的、有用小推车或者拖拉机运到打谷场的,“打谷机器一 开,打谷手手持稻个,左边、右边中间,稻粒就飞到了前方谷场上。这时小孩就会忙着拖走打完的稻草,把远处新卸的稻个堆到打谷手身后;有经验的农把手则手持木锨和耙子,把稻草毛耙出来,把稻谷推到一边去。打稻必须一天打完,有种得多的人家,忙到半夜也是有的。”
如今,这样“打谷场上打稻忙”的热闹场景已经远去,收割、烘干、加工、包装等全程机械化的操作解放了劳动力,也加速了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步伐。经统计,垦利区大米加工厂已达到6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
飘香不止“北上广”
“好酒也怕巷子深。”在品牌的成长过程中,品质好还要吆喝好。
为了提高黄河口大米的市场影响力,东营市组建了东营市优质水稻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了院士工作站等多所科研机构。市、区先后在北京、香港、成都、济南等地举办了“民丰社”、“水城米仓”等黄河口大米推介会与新闻发布会,连续四年利用黄河三角洲国际农展会重要平台进行集中推介,全力打响黄河口大米品牌。
目前,垦利已形成以一邦合作社、万隆农林等为代表的水稻生产龙头,叫响了“水城米仓”、“民丰社”等黄河口大米品牌,价格高出普通大米价格几倍之多。2011年,黄河口大米通过“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现已注册民丰社、水城米仓、黄河三角洲、鼎点、芦花飞雪等10个商标。
在铸造品牌的同时,水稻种植龙头企业将拓展市场的目光瞄向了网络销售。“目前,我们已有淘宝、京东等线上销售平台,线下建有自营的绿色农产品体验馆,并与胜大、鲁百等大型超市达成长期供货协议。”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产品已销往北京等全国10个大中城市,已在全国15个大中小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实现年销售优质大米1万吨以上,“‘水城米仓\’品牌大米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
“弱碱大米甜、弹可口”,“剩饭不回生”,“营养高、外观美、品质好”……“勇闯市场”的黄河口大米走上了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市民的餐桌,也收获了广大消费者的“好口碑”,品牌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
“稻田作画”产业活
去年10月,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稻田画在垦利区永安镇“渤海粮仓项目区”悄然绽放,“熊大熊二两兄弟憨态可掬,巨幅的京剧脸谱刘备、关羽、张飞展示着传统国粹。”
这正是永安镇打造的以黄河口稻米品牌为特色,以稻田艺术画为吸引点,以特色乡村为支撑,以自然景观、亲水休闲、户外运动、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农业示范片区。
品牌带动产业,产业提升品牌。随着黄河口大米的品牌效应不断壮大,垦利区把握优势,推动水稻产业做大做强,实施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建立水稻核心示范区1万亩,发展黄河口大米生产基地20万亩。2015年,万隆农林公司承担了水稻一、二、三产融合省级试点项目,2017年,一邦农业公司承担了水稻一、二、三、产融合国家级试点项目。
“稻田作画”正是这家龙头企业全程参与的一次“旅游+农业”尝试,而这也是垦利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项目的内容之一。据了解,这一项目总投资3250万元,将规划建设12615亩的万亩稻田特色产业园,重点建设欢乐稻场、稻米展示园、稻田画等17个项目,打造集稻田景观、民俗文化、农耕体验、亲子互动、科普教育、产加销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片区和优质农业旅游景观。
民之大事在农。
从黄河口农产品中脱颖而出的“黄河口大米”正释放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大能量,推动现代农村、农业的加快发展。我们也期待着,黄河口大米成为行业的翘楚,香飘万家。
新闻推荐
1月26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到垦利区红光渔业办事处红光新村,调研下派帮扶工作,并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调研组先后实地察看了鲜活水产海水暂养项目和红光新村新农村建设情况。鲜活水产...
垦利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垦利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