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晴 我心许此地,筑梦到天长

东营日报 2018-01-17 16:16 大字

市文化活动中心驻垦利街道东兴村第一书记 朱志远

经过上任张军书记两年的驻村帮扶,东兴村从里到外有了极大的改观,村内屋舍俨然,村外阡陌交通,果香水秀,人和业兴,一个焕发着生机活力的东兴村已然形成。

来帮扶村已有3个多月,期间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乡镇基层干部接触逐渐增多,他们丰富的基层经验、务实的工作态度、灵活的处事技巧都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干部做思想工作润物无声,分析研判丝丝入扣,处理问题入情入理,在交往场合既不冷场,也不喧宾夺主,体现了很高的自身素养;有的干部率真坦荡、敢作敢当,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深厚的群众威望。近日,与牧场村第一书记杨平山交流收获较多。杨书记军旅出身,军人作风、军人意识在他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自己要求严格,办事情认真,凡事讲程序、讲规矩,作风严谨,令人敬佩。一言以蔽之,自己在基层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

驻村这些天,也挨家挨户与村民们见了面。跟住处附近的村民已经熟络起来,见面的时候大爷、大娘们对我的称呼也慢慢从“朱科长”变成了“小朱”。遇到饭点,村民热情地邀请自己到家里吃水饺,经过田间地头,村民有的塞给自己几根大葱,有的送来两颗萝卜,仿佛遇到了自家归乡的子侄,话里话外流露出对驻村干部的感情。只是村民愈是厚爱,自己愈是感到如坐针毡,深恐自己能力不足,辜负这份信任。于是,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何以为报?愿报以诚”。

东兴村是一个移民村,建村只有70多年的历史。从1945年起,先辈们为求生计,数批迁居于此。在这里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在这里挥洒汗水、辛苦劳作,把盐碱地改造成丰收田,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秀美的田园景象。这里有乡情、有乡愁,只是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其他“空心”村一样,东兴村也面临空心化问题: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留守群体生活枯燥单调、缺乏保障,内在活力不足,经济上缺乏稳定的持续来源。一个村子,没有了人气的涵养,只能是一排没有温度的房子,可以说它是平静、宁静,也可以说它是孤单、孤独。如何破解帮扶村“空心”困境,将是自己这两年工作的重点难点。

作为一名下派干部,自己深知工作使命光荣、肩上责任重大,而组织信任、群众期盼也让自己充满了干劲,“我心许此地,筑梦到天长”,自己必不负重托,必不辱使命。

新闻推荐

第一书记助贫困村脱贫摘帽

□周春亮王娟娟李广寅报道本报东营讯新张村位于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政府西北部10公里处,全村贫困户3户,贫困人口3人。如何带领群众摆脱困境,脱贫摘帽,走上致富的道路,这是摆在新张村...

垦利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垦利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