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箢子的故事

东营日报 2020-12-16 17:22 大字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赵文文

革命战争年代,广饶县共产党人领导广饶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感人诗篇。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一只箢子背后的故事。

箢子的主人是广饶县刘集村的女党员姜玉兰,而姜玉兰的丈夫,正是中共刘集支部的第一任书记刘良才。时间追溯到1925年春天,那时候,刘良才在堂兄刘子久帮助下建立了刘集村党支部,作为身边最亲近的人,姜玉兰最先接受了刘良才宣传的先进革命思想,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定拥护者。她最初就是利用这只箢子放上线穗子作掩护,为刘集党支部的革命活动站岗放哨。1926年春节,在济南任教的刘雨辉回家乡时把我国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带到刘集支部,刘集村党支部的革命活动逐渐增多起来,活动经费越发捉襟见肘。姜玉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毫不犹豫地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又没日没夜地纺线、织布、纳鞋底,然后卖掉换钱,把钱交到刘良才手上作为党的活动经费,经费最紧张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变卖了自己的嫁妆。据村里的一位老人回忆:姜玉兰的话犹在耳边“想想以后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咱今天过得再苦、再累也值了!”200多块沉甸甸的银元,是1925年到1931年6年多的时间里,姜玉兰倾尽所有,为党筹集到的活动经费。

1933年,刘良才因为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法庭上,他英勇无畏、毫无惧色,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将他钉死在潍县的白浪河畔。噩耗传来,姜玉兰悲痛欲绝,但她没有被严酷的现实吓倒,决心继续丈夫未竟的革命事业。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敌人的扫荡,姜玉兰和她的四个儿女,决定利用晚上在自己家里挖一条地道,在鬼子来的时候收藏党的重要文件和解救被围的同志。就这样,她带领一家老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是用这样的几只小箢子,一点一点地把掏出来的土偷偷倒掉,硬是挖出了一条长28米,能同时容纳五、六个人躲藏的地道,多次成功躲过了敌人的扫荡,保护了党的革命同志、机密文件以及枪支弹药。

刘良才和姜玉兰是党的优秀儿女,是革命年代万千党员的典型代表。再看这只箢子,它虽然小小的、旧旧的,毫不起眼,但是小箢子有大精神!它的身上体现的正是无数个刘良才和姜玉兰共同铸就的“信仰坚定、矢志不渝”的共产党员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无数党员和群众才能够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天,我们站在这面鲜红的党旗面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忘记过去的牺牲与风险,更应牢记今天的使命与担当!走得再远,不忘来时艰辛路,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让文明“里子”撑起乡村“面子”

宽阔平坦的马路两旁,墙上多种主题的彩绘栩栩如生,蓝天白云衬托下的农家小院显得漂亮而温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一元餐厅”里...

广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饶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