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大王在行动”系列报道之乡村振兴攻坚行动篇 逐梦在希望的田野

东营日报 2020-09-23 16:20 大字

秋日暖阳,河涌环绕,从空中俯瞰,笔直的水泥路向前延伸,大小沟渠纵横交错,房屋错落有致,走进村居,廊桥相连,公园凉亭,石栏碑刻,诗情画意,尽收眼底……一幅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大王镇徐徐展开。

作为工业强镇,比起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熠熠星光,大王镇用实干交出的乡村振兴答卷也毫不逊色:这里是高效农业生态发展先进地,拥有“广饶梨”“大王秦椒”“杨庄西红柿”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这里是生态文明区,阳河、织女河、万亩林场展现出新时代下的最美乡村;这里还是文化繁荣聚集地,红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完美碰撞”,让大王镇收获了乡村振兴最沉甸甸的果实。

产业兴旺,厚积致富家底

走进位于大王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茂园家庭农场,一排排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矗立田间,大棚内灌溉喷头有规律地往土壤里滴着水,水滴均匀地洒落在每一株蔬菜的根部,翠绿的植株和泛红的西红柿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前蔬菜种植都是零碎田块小片种植,生产成本高还不易管理,现在种植基地里的蔬菜都是智能化管理,从大棚建设到育苗、选苗、栽植、浇水施肥、采摘和检测,都有一套自动化体系和现代化设备。”农场负责人孙冠德一边查看蔬菜长势一边介绍道,茂园家庭农场是去年开工建设的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分两期完成。目前一期建设8栋高温智能连栋大棚,棚内配套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自动化苗床生产线、全自动卷帘保温设施和数字遥控自动化放风设备,新上了农产品质量追溯检测室,实现了水、温、光、气的全程监控。二期高档智能温室大棚正在筹划建设中。

大王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包括该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26个行政村,5万亩土地,涉及人口2.5万人。园区坚持开放式、融合式建园理念,有边界无隔离,利于资源集聚、产业融合、城乡协同和引领示范。截至目前,园区内建有县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各类家庭农场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8家。作为两大主导产业的蔬菜、林果,通过设施升级、绿色发展和规模经营,带动了整个园区“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形成了现代农业产业先行区。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大王镇坚定不移走“以工哺农、工农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子,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着眼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聚力发展高端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标准化养殖等特色产业,重点抓好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等5个产业项目,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抓好嘉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山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运营,今年力争再推动一批中小型企业进军农业领域,培育一批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美丽宜居,刷新家园颜值

在大王西村的西南角,有一个120平方米的党建公园,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内涵丰富。不仅有“三会一课”等党建知识的学习,还有治村理念与经验的分享。一眼望去,错落有致的绿植、舒适干净的休闲座椅、现代化的健身器材……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原来是一个垃圾坑,杂草丛生,又脏又臭,经过整治提升后变成了小公园,我们每天都会过来转转坐坐,心情很舒畅。”80岁的李守来每天午睡后,都和几个老伙计如约来到党建公园,唠唠家常、下下象棋,其乐融融。

而在该村东南角,新建的500平方米的儿童乐园里也是热闹非凡,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玩滑梯、跳蹦床、做游戏……尽享童年的乐趣。

漫步在大王西村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文体娱乐场所。该村着力打造“三街两园一展馆”,即党建一条街、孝道一条街、传统文化一条街和党建公园、儿童乐园,“记住乡愁、留住记忆”历史文化展馆。同时,通过改造村内角落的小空间,建设8处文体运动设施,门球场、百姓大舞台等6处娱乐场所,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不一样的美景,体验不同的休闲生活。

生态宜居,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大王镇坚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和乡村振兴必然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垃圾综合治理,组织开展“清脏治乱改旧”等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使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大变脸”,打造出一个个“高颜值”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围绕垃圾废弃物、污水、旱厕等,引进专业公司进行治理,完善农户激励政策,增强人居环境整治实效。着力深化“美丽庭院”创建、市级垃圾分类试点等工作,年内市县镇三级“美丽庭院”示范户达到一半以上、97个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在全镇建立推行差异化考核机制,对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的村按照人均5元标准补贴,支持鼓励各村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对排名居后3位的,镇纪委约谈社区书记,督促农村环境整体提升。

淳厚乡风,擦亮精神底色

这几天,在吴家村宣讲活动室内,一场以“弘扬村风家训 当好吴家村民”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认真听讲,不少家长还携带小孩一同参加。而宣讲人不是什么“明星大腕”,却拥有一群铁杆“粉丝”,他就是吴家村村民追捧的“红色”宣讲互助会会长——— 卜祥朋。“一直以来,吴家村就有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我们要以此为基础,将咱们传承下来的好家风好家训总结出来……”卜祥朋讲道,他还结合身边事例,以深入浅出的演讲教育村民们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比如引导孩子们如何孝敬长辈、村民们如何更好地与家人相处等。

在吴家村,不仅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成立了“五彩”互助会——— “红色”宣讲互助会、“绿色”文明互助会、“橘色”文化互助会、“蓝色”平安互助会、“黄色”爱心互助会。他们中有返乡大学生、有文艺爱好者、还有热心的环卫工人等,他们热衷公益活动,且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喜欢把大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目前,已有68名村民加入了“五彩”互助会,在方方面面为全村老老少少1150人提供服务。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得天独厚的红色革命资源优势,大王镇打造了《共产党宣言》纪念馆等7处红色教育基地,依托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共产党宣言》纪念馆等多个红色景点,建立了占地4万亩的国家AAAA级红色刘集旅游景区。同时,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在多个村成立实践站,并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让新时代的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加强文明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组织志愿者采取上门拜访、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等方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老人,帮助解决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困难和问题,传播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组织群众开展推选文明家庭、“好婆婆 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对评选、推荐出来的各类道德典型实行名单管理,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记者 庄洪鑫 通讯员 谭芳 李文华)

新闻推荐

《小猪唏哩呼噜》读后感

广饶县同和小学一年级一班耿子坤在这个特殊的寒假,老师推荐了好多的书籍让我们阅读。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

广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饶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