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通”到“联通”从“联通”到“畅通” 广饶:便捷交通网告别行路难

大众日报 2019-10-31 09:41 大字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东营看亮点”

□记者 贾瑞君 李明

通讯员 谭芳 玉梅 洪岩 报道

本报广饶讯 在广饶县大王镇,很多农民靠着种植大棚蔬菜发家致富,可在以前,种植户们却吃尽了“路难走”的苦头。“以前村里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下了雨更没法走。老百姓种出的西红柿本来品相很好,等装到桶里运出去都不好看了,价格就高不上去。”明庄村菜农明其武说,2013年,村里开始修缮村路、生产路,土路摇身变成水泥路,道路两边的菜农纷纷称赞,这是一条致富路。

明庄村是当地重要的西红柿生产经营集散地,“上海、东北等地区的采购商都到咱这里拉西红柿。公路修得越来越宽,大车也越来越多,对我们运输蔬菜很有帮助。”从事购销生意十几年的玉桂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玉桂介绍道,自己的生意之所以越来越红火,与农村道路的巨大变化分不开。

“要想富,先修路。”1978年5月1日,广饶县第一条县级柏油路——广码路全线通车。1986年开始,该县把公路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不断加强交通建设。1989年,开始组织实施“村村通柏油路”乡村公路建设“星火计划”。至1991年,全县共修建乡村柏油路353.32公里,97%的村庄通了柏油路,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的县。

2002年,广饶县启动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双通”工程,投资3800余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3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更高标准的“村村通柏油路”。从2003年开始到2008年底,该县5年共投资3.5亿元,硬化农村公路420条,建设改造农村公路969公里,对全县所有骨干道路,特别是骨干县道,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改造,与省道、国道相连接,基本实现了村村相连,建成了“血管型”农村公路网络。

2018年,广饶县编制《广饶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2018—2035年)》,对未来10年—15年全县城乡路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客运、货运、物流建设管理进行全面规划。也是从这一年起,该县计划利用3年(2018—2020年)左右时间,新改建农村公路262公里,打通与周边县区的断头路,三级公路比例由22.9%提高到60%左右。2018年投资1.26亿元,完成80.85公里的改扩建任务,农村公路三级路比例由22.9%提高到44.2%,广饶县被确定为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

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13.864公里,其中,县道99.89公里、乡道452.46公里、村道1192.977公里、专用公路(企业路、油地共建路等)68.537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村庄通客车率均达到100%,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今年7月份,广饶县首批19辆新能源公交车亮相街头,相比之前的燃油型公交车,它们不仅外观漂亮,且更低碳环保,舒适度也大大提升。据悉,这种新能源公交车以锂离子蓄电池为动力源,配载监控、行车记录仪等设备,智能化管理得到升级。只需充电2-4小时,就可以跑200多公里,噪音小、无排放、经济安全,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乘车环境。目前,城区6路、7路公交车全部更换,票价不变,仍为1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出行工具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最初的靠“两条腿”步行走路,到自行车、摩托车逐渐流行,到如今“四轮”的公交车、私家车等,交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利。

自2013年起,广饶县实施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提升工程,构建起了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协调融合的城乡公交服务体系。2017年顺利通过“山东省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验收。城区公交线网采用“逐条布设、优化成网”的布设方法,居民步行5分钟即可就近到达一处公交站点,公交班次间隔10分钟左右。城乡公交线采用“定点—布线—成网—设站”的布设方案,配备公交车46辆,实现所有村庄公交路网全覆盖,镇、村公交车通达率达到100%。

从出门全靠两条腿,到喇叭一响汽车就到;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到四通八达的柏油路,再到如今全面推进的“户户通”;从一条条省道、国道到高速公路、铁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饶县道路从“打通”到“联通”,从“联通”到“畅通”,搭建起了一张便捷交通网,也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新闻推荐

广饶县小农场打起现代农业“大算盘”

广饶讯这两天,广饶县广饶街道丽平果蔬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何丽平正忙着给草莓大棚添加“外衣”准备过冬。“目前草莓正值开花...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