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畅乡路铺就康庄大道

大众日报 2019-09-26 09:36 大字

□记者李明

通讯员玉梅洪岩文华报道

本报广饶讯当前大棚蔬菜正是换茬期,广饶县大王镇菜农明其武却没闲着,正忙着浇棚整地,为一个月后栽植幼苗做好准备。大王镇是远近有名的蔬菜之乡,这里的农民靠着种植蔬菜大棚发家致了富,可在以前,却吃尽了“路难走”的苦头。“这条路以前坑坑洼洼没法走,老百姓种的西红柿,本来长得挺好运到市场后就不新鲜了,眼看着很好的西红柿却卖不了高价。”明其武说。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过去这条路的真实写照。2013年,村里开始修缮村路、生产路,土路变成水泥路,菜农们纷纷称赞这是一条致富路。“大伙看这条路修的多好,路两边儿的种棚户打心眼里高兴。咱的柿子运出去,摘出来啥样就是啥样,客户也很满意。”明其武指着现在平坦的生产路,高兴地说。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饶县向着中国梦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坚实迈进,把农民致富的思想之路铺到心头上,把农业转型的理念之路修到田间里,把农村变美的发展之路通到家门口,为这一方百姓铺筑起了一条条康庄大道。

早在1991年,广饶县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柏油路“村村通”,2003年起,该县又开始着手打通断头路、建设连村路,让路“串起来、联起来、环起来”,构建农村交通网络。崔寨村是当地重要的西红柿生产经营集散地,从事购销生意十几年的玉桂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玉桂向记者介绍,生意之所以越来越红火,多亏了农村道路的巨大变化。“旺季的时候一天收购柿子20多万斤,全国各地都来这拉,有跑上海的、有跑东北的。这公路修得很宽,直接通到市场,停车也方便。”

在广饶农村,当初从种一个棚尝试,到现在管理三四个棚的菜农比比皆是,形成了一定规模,把小小西红柿做成了富民大产业,纯朴的菜农在苦和累中收获着丰收的喜悦。他们说,这幸福生活有“路”的一份功劳。“种柿子一人都种着三四个棚,种一个棚的很少了,种一个棚卖钱少,越种多了越挣得多。形成一个很大的规模了。附近崔寨、吕道口、韩庄这些村种棚的都比较多,都集中在这里,为啥呢?路好走了,运输也方便。”韩玉桂说。

近年来,广饶县把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作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上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813.9公里。其中,县道99.9公里,乡道452.5公里,村道1193公里,专用道路68.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73公里/百平方公里,通乡连村的农村道路支脉网络基本建成。

路好走了,农村“活”了。日益完善的农村公路,为农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农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2018年,广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0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812元。从去年开始,广饶县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县乡公路全面升级改造,确保三级以上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以上,向着“既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养好、运营好”的目标不断前进。

从坑洼的土路、到柏油路“村村通”,再到如今全面推进“户户通”,从缺吃少穿到迈向小康生活,可以说,道路建设见证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沧桑巨变。

农村公路离农民越近,封闭和贫穷就会离百姓越远。下一步,广饶将以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县乡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60%,中等以上公路保持90%以上,为振兴农业、服务农村、造福农民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新闻推荐

荣立忠:防汛抢险当先锋

“他人雨中回家,水务人下雨外出”,这是对水务人的真实写照。当台风袭来,他的足迹走遍了全市重点河道堤坝,在险情面前,他勇当防...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