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东征与东营得名
东营市建市30余年,但“东营”这一地名却由来已久。相传,“东营”的由来与唐王李世民有着密切联系。唐王东征的故事至今仍在这方土地上流传。
伴随探寻“东营”这一地名来历的脚步,一系列美丽的传说和故事犹如一幅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传说:唐王东征过东营
纵观历史进程,“东营”这一地理名称,经历了“自然村名——— 自然地理区域——— 市级行政区”的发展衍化过程。
最初的东营,只是一个有着一百来户人家的小村庄。相传,唐王李世民率兵二次东征高句(gōu)丽时,路过此地,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后人在此定居,明洪武年间建村,便演化有了东营村。
东营区文汇街道历史文化展厅内这样介绍那段历史:明代初年,统治者为尽快恢复和发展遭元代末年的战乱和灾荒重创的国家经济,颁布“招垦”政策,组织实施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移民就宽乡”活动。广阔的人烟稀少的黄河三角洲新淤地宜垦地区,也成为了这次移民活动的重要安置地之一。据东营村《王氏纂修支谱》记载,随同这批新移民,由枣强县迁来的王聪、王明、王睿三兄弟被安置在了辛店村(约立村于唐代初年)东北约3.5公里处、一条自然形成的低洼河沟东北岸附近。据西营村《王氏支谱》记载,河沟对岸偏西不远处,则安置了同期同地迁来的移民王五功。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民聚居河沟两岸,逐渐形成了村落,合称吴家营(村名来由失考,冠名年代不祥)。
据传说,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地称河东北岸的自然村为东吴家营、河西南岸的自然村为西吴家营。约在明代嘉靖年间,东、西吴家营的称呼,在人们的口头上又进一步简化为东营、西营。
定名:在东营村打出“华八井”
1961年4月,首个日产8吨工业油流的油井“华八井”在东营村附近(东营村以东约1.5公里处)成功打出,标志着胜利油田的发现。
受这一特大喜讯的鼓舞,同年9月1日,华东石油勘探局(同年7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并入该局)专门设立了东营办事处,领导山东省“东营探区”的石油勘探工作。正是从这时起,“东营”一词不再受一小小村名局限,开始扩展内涵,增加了“地区”含义。胜利油田开始迅速崛起,带动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东营地区”便成为广饶县北部自然地理区域名称。
在《关于建立东营市的请示报告》告中,对市的名称使用“东营”一词,做了如下说明:“‘东营’这个地名,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全国皆知,故建议市的名称叫‘东营’。”198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即以“东营”为名。1983年10月,东营市正式成立。
而昔日的东营村如今也已面貌一新。1998年,东营村改为东营社区。位于东营区文汇街道办事处北部的东营社区,南依广利河,北接潍坊路。村志中“秫秸顶子蓑积墙”、“秫秸顶子弯弯梁”的村居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是整齐、高耸的楼房。汇鑫小区、营馨小区等小区早已建成投用。在建中的东营家园项目也将在2019年12月全部完成并分配到户。
东营市多地名印证唐王东征传说
全国地名专家、中国地名学会会员王作山介绍,唐王东征一路上十分坎坷,在我国东部沿海很多地区普遍有唐王东征在当地发生的传说和记载。东营市作为沿海地区也不例外。在古沿海海岸一带的民间,一直流传着一段段唐王李世民东征伐高句丽的地名故事和传说。
东营市中部自东北至东南,自古就是退海之地,但却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现已发现了一系列盐业遗址,在地表下还有一条贯通的贝壳堤。
据史料记载,东营市境内古沿海海岸一带的遗迹中,有诸多与唐王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有关。这些遗迹成为唐王路过东营境内到莱州、从水路征伐高句丽的有力佐证。东营市的望参门、东营、西营、哨头、辛店、沙营、王署埠、马跑泉、唐头营、小营、崔寨等地名,在民间传说中全部缘起于此。其中,唐头营为军营遗址、马跑泉为泉水遗址,其他为村庄名称。丁庄街道的王署埠村,当时就被征用为唐王行宫,“王署”即宫殿王署之意。这些地名也是唐王东征经过东营市境内的有力佐证。而且,这些地方连成一条线,正好在古代的一条贝壳堤上,也就是古代的渤海海岸。
《唐头营的传说》、《马跑泉的传说》已被东营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记者 李红佳 通讯员 耿桂兰)
新闻推荐
最美志愿者王闳慧东营市慧心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夏胜利东营市胜利油城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牛童童东营市广饶县水滴公...
广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饶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