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发展 学生阳光成长

黄河口晚刊 2019-01-05 01:01 大字

“有很多是我没有想到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在采访的过程中,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的第一任校长徐笃信多次提到这两句话。让他发出如此感慨的,就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仅仅是教学楼新修了多少,教学设施又添加了多少,更多的是学校文化和品牌的变化,学生素质的提升。而这,也恰恰证明了全市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质的变化。

徐笃信是1981年“临危受命”的。说“临危受命”一点也不夸张。在徐笃信的记忆里,一开始筹建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足够的老师,“那时候,只是依托周围的企业进行征地,一边教学一边筹资。”徐笃信笑着说。

1982年,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始招生了。两个班,63个学生。4个教职工,身兼几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即使这样,我们的老师也都很勤奋。白天完成教学任务后,晚上还都去学生家里家访。就这样,一边教学一边继续筹备办学,扩大学校规模。”回忆起往事,徐笃信特别感慨。

经过徐笃信和其他老师们的努力,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越办越大,越办越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多个全县乃至全市的“率先”。“率先成立学前班,开设兴趣班和暑期夏令营。当然和现在是没法比的。但那个时候,因为这些,很多孩子到过更远的地方,看到了更好的风景,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说起这些,徐笃信脸上的笑容多了一份自信和从容。

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比如学生们上体育课没有专门的操场,没有专门的体育活动教室,更没有专门的体育老师。“这确实没办法,当时硬件条件确实很差,但我们还是很注重这些,比如我们开始训练学生们进行韵律操表演,到现在这都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文化品牌。”徐笃信介绍说。

一切都是从无到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从平房长高成楼房,黑板从水泥材质到如今的触控一体机,学生活动场地从泥土地到塑胶操场,从没有专门的体育老师到学生们接受免费的游泳培训,学校社团从一个韵律操表演队扩张到150多个,在校生人数由63名到3300名,教职工数由4名到189名,学生从有学上,到城乡孩子统一接受义务教育,到全部学生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在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现任校长庞秀华眼里,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能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而另一种无形却更有价值的“资产”,则是体现在教师基础文化素质起点越来越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学生素质提升越来越显著等方面。“我们学校的教师,学历从最初的中专毕业生到本科生,到现在学校第一学历为研究生的教师达19人,课堂教学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的根本性转变,立德树人真正成为现实……”庞秀华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朝着更加均衡、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就像广饶县实验二小的在校生中,有一半多的学生来自农村,“城乡差异的逐渐弱化,让孩子们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进步吗?”庞秀华说。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40年沧桑巨变。全市教育的设施、规模、形式一变再变,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00所,其中幼儿园381所(含油田63所)、小学112所、普通初中78所、普通高中1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职学校8所、高等院校4所;在校生36.72万人,教职工3.42万人。全市适龄幼儿毛入园率97%,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生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综合升学率99.7%。同时,东营市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课程“四位一体”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高等教育齐头并进,亮点频现。

教育关乎每一个家庭的未来。成绩已是过去,未来已来,更好的还在前方。

(记者 吴文召)

新闻推荐

广饶县“干事创业秉初心 砥砺前行谱华章”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之① 40 年经济大跨越 澎湃发展新动能

王雪高杜康1978年,全县生产总值0.96亿元,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68.9亿元,是1978年的900余倍;1978年,全县工业总...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