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红柽柳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于华: 点亮心灯,志愿服务在路上
于华今年47岁,除了是东营邦皓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之外,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东营市红柽柳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监事。于华给自己起了一个网名:在路上。而她的志愿服务历程,就跟她的网名一样,一直在路上。
从参与志愿服务以来,于华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如今的她已经成为公益组织的一个骨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篇篇爱的赞歌。
本报记者王帅
帮助特殊孩子
带去母亲般呵护
于华与志愿服务结缘于2007年4月,当时在行驶的汽车中,她听到了一个广播《断翼的天使》节目组发起的活动——帮助贫困儿童完成学业。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她毅然地加入到了活动中去。那是于华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相对而言还比较生疏,但那次活动却在她心底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1年,她看到志愿者在清风湖做公益活动,就积极参与到活动的队伍中去,没想到就再也移不开目光。经过几次活动后,她加入到东营志愿者这个公益大家庭里来,并给自己起了一个网名:在路上。
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特殊单位群体,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面的事物关心很少,别人也很难与他们交流,更难以走进他们的思维世界里。于华为了与他们有良好沟通,只要工作不忙,就会抽出时间去探望他们,带给他们小礼物、小食品。于华说:“刚开始去的时候,孩子们跟我比较生疏,对我都有戒心,我就一直在旁边观察每个孩子的行为举止,观察他们的爱好习惯。用心去读懂孩子们的意图,然后试探着接近他们,直到不再感觉到生疏。”
因为每个孩子身体条件的原因,很多正常孩子轻易做到的动作在这些孩子身上就很难,为了孩子做出一个动作,需要重复上百次甚至上千次,于华在那里与学校的训练老师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重复着,一直到孩子们掌握了为止,汗水洒满训练场地。有不少孩子在训练时候抱着她的腿耍性子,闹脾气,她就用自己的耐心和哄孩子的技巧安抚他们,像母亲般地去呵护他们,经常被孩子们的一声”阿姨好”、“妈妈好”感动得泪流满面,忘记自己的疲惫。
帮助贫困家庭
给孩子带来温暖
2007年4月,于华助养了广饶县陈官乡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从那时起不管多忙,每两周她都要去孩子的爷爷家看望孩子,节假日的时候她还会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中,让孩子感受来自妈妈的温暖。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她还会带着钱、生活用品和衣服去看望爷爷奶奶和孩子,并对孩子的姐姐在学习和生活物资上给予帮助。“孩子很小,也很懂事,我是打心眼里心疼她。”提起孩子,于华动情地说。
2015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于华协调开发区企业资金5万元,用以帮助残疾人郑兴萍一家回云南老家。她事无巨细,给郑兴萍买来了新衣、坐便椅等,经过7000公里的颠簸,往返11天,终于圆了郑兴萍回老家看一眼的梦。
2015年秋,她又协调资金7.5万元,圆了25个贫困家庭孩子的大学梦。2016年——2017年1月她策划组织活动42起,发放自筹资金2.1万元,用于帮助贫困家庭及残障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在这条道路上,于华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曾经有无助的时候,但是每当她看到孩子们无助的眼睛,都会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她与贫困家庭和孩子们的情缘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公司、家庭、公益
她成了一个多面手
于华在公司是领导,在家是贤妻良母,在公益队伍里更是一个多面手。除了配合特教老师们给孩子康复训练、卫生清理以外,在敬老院、环保活动、贫困家庭和学生的走访、安宁社区公益办公室值班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自担任东营志愿者组织外联部部长和分会副会长以来,于华就更忙了,跑机关、跑社区、跑爱心单位、跑贫困乡村。因为义工没有经费来源,做公益所产生的费用(燃油、路桥费等)都是由自己承担,一年算下来也是不小的开销,有朋友多次不理解地问她:“你公司事情多,家里有生病的老人需要照顾,还要照顾上高中的孩子,自己贴上钱,还累成这样图啥呀,是不是犯傻呢?”每当这时,于华总是笑着说:“不为别的,趁着能跑动,用咱的傻劲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那就是值,如果一星期不参与公益,我心里就觉得缺点啥”。
“爱在红柽柳愿为黄河口”,于华和她的志愿者伙伴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更多身边的人关注公益,从事公益。再苦再累,她做的无怨无悔,她用自己的爱心和恒心为需要帮助的人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于华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指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12月5日讯(记者徐文君通讯员宋福永鞠涛)4日,第3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在山东省济南市落下帷幕,山...
广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饶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